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行为治疗的模仿学习原理

来源:环球网校 发布时间:2019-09-17 11:19:23 点击量: 分享:

实务操作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实操课频道小编特别整理了“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行为治疗的模仿学习原理””这篇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行为治疗中的许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在获得某些行为的过程中,并未直接得到过强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的方式。有研究者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这种观点已被心理学的研究所证实了。

莫勒(Mowrer)指出:观察都仅仅通过看到模型的奖励就可以学会这个模型的反应。这样看来,来自模型的奖励就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了。

在模仿学习的有关理论中,班都拉的工作最为突出。他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但是班都拉并未置强化于不顾,他指出,虽然个体可通过简单的观察学会某些行为,但为使个体运用这些行为,就必须运用强化手段。

班都拉曾对社会模仿学习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下述4个过程:

1. 注意的过程

人们要向某个模型学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准确地感知对方的行为。注意过程一方面与要模仿的对象有关,如其行为的有效性、特点、及行为的价值等;另一方面与观察者本人的特点有关,如其感知的能力,唤醒水平,感知习惯和过去所受过的强化的情况等。

2. 保持的过程

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模仿学习,必须能记得所要模仿的行为。这包括对象的信息的双重存储,通常要利用言语进行编码。保持的目的是能够重新提取出来并付诸于行动。

3. 运动的再现过程

在某些阶段,对所要模仿的行为言语信息的呈现需要有一个把它们翻译为有效的行为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有:观察者的生理能力,是否其反应已包括了必要的反应成分在内,以及在尝试采用新的行为时,是否具有正确的调适能力。

4. 动机建立过程

学习的和操作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在从事他们所学来的行为时,是否具有明显的动机。观察者在下列情况下更愿意采用他们通过模仿习得的行为:(1)可以得到内部的奖励;(2)内心认为是值得的;(3)已经见到过这种行为给模型带来过好处。

上述4个过程被认为是社会模仿学习必备的过程。除班都拉在上述4个过程中提到的影响模仿学习的一些因素之外,人们还注意到下列一些影响模仿学习的因素:

(1)被模仿人的特征:如相似性、能力、地位等。被模仿人(模型)与观察者相似,则观察学习其行为的可能性就更大;模型的知名度高,模仿也就越可能发生。

(2)观察者的特征:如依赖性、从属性、安全感等。观察者依赖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更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仿学习也更易于发生。

(3)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这与观察者是主动的参与或是被动的观察有关。班都拉曾于1969年做过一个实验,改变大学生怕蛇的行为,其研究发现只是进行被动观察者,其行为改变的效果比主动参与示范者的活动的大学生要差。主动的模仿更有利于行为改变的发生。

在模仿学习观点的社会学习论者看来,人们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人的不良行为也常常是通过这一渠道而形成的,如儿童看到成人或电视中的攻击行为,自己就会变得富有攻击性,疑病症的儿童多来自特别关注疾病的家庭等。模仿学习有助于人们学会很多重要的技能,但也可能会在习得变态行为方面起作用。

环球网校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实操课频道为您提供的“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行为治疗的模仿学习原理”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实操案例、方法等内容点击下方按钮进入题库免费下载。

课程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