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师 > 经济师备考资料 >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熟悉货币产生的过程,掌握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举例说明)
1.简单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2.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4.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外在的)。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而保存起来的职能。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例题8:(     )是货币用来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职能。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价格标准               D.交换价值
答案:B
解析:理解记忆每一种货币职能的含义并相互区分,以免混淆。尤其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这几种职能容易混淆。

(三)货币流通规律(掌握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

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简单)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

例题9: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代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C.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与物价水平成正比
答案:A
解析:结合公式理解。

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如果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价值含量上升,物价普遍下降,这就是通货紧缩。

    环球网校2008年经济师考试保过班辅导开始招生

    迎奥运 报精讲班送相应科目冲刺班 保过班600

    2002年至2007年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更多信息请访问:经济师频道     经济师论坛      经济师博客圈

经济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经济师资格查询

经济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经济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经济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