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 > 社会心理学知识符号相互作用论

社会心理学知识符号相互作用论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符号相互作用论(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它旨在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性。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从本世纪初到30年代,芝加哥大学首次进行了经验性的研究。符号相互作用论一直是与科学实证主义相对立的,它否定机体类同、科学假设和检验、因果关系、社会的普遍性规律及实证意义上的科学客观性,强调自然主义,把分析归纳作为主要方法,分析不稳定的关系、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具体规律或规则。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直接哲学依据可以从美国早期实用主义者中找到,特别是C.S.皮尔斯,W.詹姆斯的J.杜威。皮尔斯提出早期的实用主义信条,即人类行为的意义不在于目标或关系本身,而在于具体的、特殊的社会情境。要了解某一行为的意义,必须知道它的实际结果。詹姆斯认为,意义比皮尔斯所构想的还要更具休体性和主观性。在他的名著《心理学原理》中,他阐述产用主义观点在心理学上的应用,提出一个人有许多社会自我,其社会自我的数量取决于周围人对那个人不同的看法和概念。杜威则进一步引申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中多元性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注定生活在“开一闭”和“不完整”的现实中,随着个体不断的再建,需要经常修正所有“过去”的行为,并为未来的行为作好准备。

  早期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能在芝加哥大学发光显彩,是与W.I.托马斯、C. H.库利、G. H.米德这三位学者分不开的。特别是米德,把实用主义的抽象哲学思想根植到经验和社会现实中,使早期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

  米德是靠杜威的帮助进芝加哥大学的。在那里,他们成了好朋友。因而,米德受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熏陶。米德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并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的符号和语言的作用。他认为,人的思想不是固定的机体存在,而是一个不断对经验作解释、反映和判断的过程。某一个体对其他个体或物体作出反应,是因为这些人或物对他有意义,但这些意义不是固定的,也不取决于文化或社会的性质,它们是“开一闭”式的,会在人们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境中发生变化。当某一姿态或交往的意义被发出者和接受者共同了解时,就包括着符号的性质。米德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语言和相互作用来形成、分享、变化和交流这些符号的意义。

  米德为社会心理学提出的是一个一般的哲学方法,而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但他所强调的不断进行的相互作用,为建立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的自我理论,有许多已受到实证检验和支持。其中包括:(1)人在某一社会地位上时间越久,这个地位对他的自我定义的影响就越大。(2)和他人实际作出的判断相比,自己觉察中的他人的判断与自我概念更为有关。(3)在评价的其他基础不适用时,人开始期望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评价一致起来,尤其期望与被看成是善于判断的人或者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的评价一致起来。(4)自我概念在与值得重视的人之间有高度一致时,比有低度一致时更为稳定。

  符号相互作用论有三个不同趋向:以H.布卢默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以M.H.库恩为代表的衣阿华学派以及以E.戈夫曼为代表的剧作艺术学派。这三个流派,也有共同点,它们都认为个体因为有意义才采取行动,这些意义也是科学理解其行为的关键。这三个学派都信为,焦点应该在社会相互作用中,在两个或更多的人发生实际的或潜在的相互交往时,但布卢默强调的是意义的流畅性、情境和背景特点,认为意义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作用时出现的东西。布卢默指出,从本质上说,人类是理性的,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时,他们都会进入一个开放的问题解释过程,以发现他人的意向及行为的含义。与此相反,库恩强调的是社会中更稳定、不变和确定的方面,与实用主义者对人类生活的看法有许多接近之处。但布卢默和库恩都考虑到自我性质,个本对自我的考虑和原因,以及相互作用情境中自我所起的作用。

  戈夫曼的观点与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中相互作用理论倡导者的思想更为一致。他的早期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用戏剧艺术把握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如个体独立或联合运用策略,程序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次序、规范和理性等。他认为,社会生活中“幕前”和“幕后”是不一样的。他把戏剧和表演概念引入日常生活,认为,个体与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活有着与生俱来的冲突。因而,他着重要解决的是个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我的种种方式和面对面交往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他的著作《公共场合的行为》(1963)国。他把戏剧艺术思想进一步扩展,为越轨行为社会学中“标签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这种观点,越轨或不正常行为不是天生的,但会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这时越轨行为研究中一种全新的观点。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符号相互作用论非常盛行,创造性观点和研究计划不断涌现。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吸收了现象学、存在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心理为、交谈分析、归因理论、社会语言学和情绪社会学等研究成果的结果。现在的符号相互作用论较之19世纪末芝加哥的理论,已更为丰富、更有经验土壤和科学观点。

?各类精神或心理问题概念与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问答题考核范围

?2009年心理咨询师考前网上辅导招生简章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及应试技巧

更多信息请访问:心理咨询师频道    心理咨询师考试论坛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心理咨询师资格查询

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