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教育心理学知识讲义:迁移的理论(2)

教育心理学知识讲义:迁移的理论(2)

更新时间:2010-11-29 18:21:17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四、关系变换说

  关系变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观点。他们主张迁移的重要之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学习者所迁移的是顿悟——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可见,关系变换说更强调个体的作用。与贾德在射靶实验中强调的概括化原理相反,关系变换说认为,靶的位置、水的深度、射击的方法以及光的折射原理等整体和关系的知觉,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是重要的。

  克勒所做的“小鸡觅食”的实验是支持关系变换说的经典实验。他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图15Ⅰ的前面,进行在选择卡片B上总能找到食物的学习。A与B这两张卡片的位置是随机调换的,所以食物与位置之间无任何关系。小鸡准确无误地选择卡片B,完全学会这一训练课题需要400—600次试验。然后,变换实验情境,呈现成对卡片Ⅱ。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小鸡仍然到B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如果小鸡是到两张卡片中颜色更深的那张C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实验表明,小鸡对新刺激C的反映,为70%。这就证明了选择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由两种刺激的相对关系。

  五、学习定势说

  学习定势说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所谓学习定势,就是习得的学习方法的态度倾向。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就是学习定势的作用。先行学习为后继学习准备了迁移的条件,或使后继学习处于准备状态中,这就有利于迁移。在先行学习中改进学习的一般方法,学会如何学习也能起到定势的作用,有利于学习迁移。

  哈洛(Harlow)著名的“猴子实验”证明了进行学习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形成学习走势。哈洛在实验中给猴子呈现由两个刺激组成的配对刺激(例如漏斗与圆筒;圆柱体与圆锥体)。在一种刺激物下面放有食物,另一刺激物下面不放任何东西。实验中,猴子拿起呈现的某一刺激物的其中一种进行观察,偶然碰到有食物随即摄取。这样反复6次以后,再使用另外一种刺激物,也同样经过6次辨别学习试验,虽然不断变换刺激物,但猴子选择放有食物的刺激的百分比在快递上升。这种现象被解释为“学习方法的学习”。这说明猴子在前几次辨别学习中学会了选择的方法,或者说形成了辨别学习的定势,并将学会的方法或形成的定势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环球网校联手多位老师隆重推出教师资格辅导

【试题】中学历年真题 中学模拟试题 小学历年真题 小学模拟试题
【经验】考前复习策略 考试答题技巧 说课经典经验 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