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言语理解
26.【解析】D。第一个横线处的后面提到“心灵层面”,指示一种无形的存在,因此排除A、C项。文段后面说“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因此应该是带着“敬意”去拍。用“沧桑”来形容“历史”也符合句意。
27.【解析】A。通过语境提示词“不断求知”可以得知,作者强调的是不停的勤奋地学习。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符合句意。
28.【解析】C。第一个横线处前面的让步关系表明,不存在“名不符实”的情况。“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不住的事情偏偏要想办法加以掩盖,不符合句意,因此排除A、D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符合句意。第二个横线处修饰的是“教训”,“不胜枚举”强调数量很多,而“屡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强调并不新鲜,偏离句意。“振聋发聩”比喻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用在此处不恰当。
29.【解析】D。句中“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是提示句,说明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话题,而不是强调纷争,也不是强调历久弥新,因此排除A、B、C项。同时“可意会不可言传”和“妙处”搭配最合适。
30.【解析】A。文段后半句表明高校博物馆目前的现状,访问者甚少,十分冷落,并且由于条件不具备导致利用率很低。“门可罗雀”能够表达此意;“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与句意不符;“门庭若市”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与句意相反;“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与句意不符。文段主要说明了高校博物馆目前没有条件做到免费开放,因此这是一个“遥远”的话题,而不是“超前”(因目前其他博物馆可以做到)的话题。
31.【解析】B。通过语境“这样我们实际上就感觉不到花钱的消极面了”,表明信用卡把交易行为从“具体”变为“抽象”了。“麻痹”指感觉不灵或丧失;“麻醉”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精神麻木或认识模糊、意志消沉,符合句意;“迷惑”指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蒙蔽”指欺骗隐瞒。
32.【解析】B。“固执”和“保守”是人的天生性格问题,排除A、C项。第一个横线处的主语是孩子,通常很少用“单调”这个词来修饰人,因此排除D项。
33.【解析】A。第一空的主语是某种业务,通常很少用“频繁”和“发达”两个词语来修饰。“有利可图”是主观情况,“节节攀升”是客观现实,文段是一个客观的陈述。
34.【解析】A。作者对这一事情是持肯定态度的,因此从感情色彩出发,排除B、C项。D项的“控制”一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操纵之意,用在此处不恰当。
35.【解析】A。“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困难,因此排除B项。“理所当然”指按道理应当这样;“无可置疑”指事实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公共困难问题一般急于解决,因此A项正确。
36.【解析】B。“人们的忙碌”不可能是“古建筑更加凋零”的原因,因此排除A项。文中没有涉及“误解”的问题;“麻木”指感觉缺失,程度稍重,因此排除。
37.【解析】D。“融会贯通”意指参合各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兼收并蓄”形容的多是一个事物。“此消彼长”和文中含义并不符合。“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符合文意。
38.【解析】D。“质疑”不是“完全否定”,因此排除“一文不值”和“百无一用”,“瑕疵”是指小的缺点,而“缺陷”则是某一方面的缺失,词义过重。
39.【解析】A。句中强调“长达600年”,说明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用“一蹴而就”和“摸索”。“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句中为否定用法。
40.【解析】D。对于未来我们可以“谋划”和“展望”,所以排除B、C项。同时,文中强调通过智慧,所以用“谋划”比较好,因此D项正确。
41.【解析】A。文中“提出主权”不涉及“合法”和“明确”,因此排除C、D项。相对来说“限制”词义较轻,“干预”比较合适。
42.【解析】B。文中没有涉及“刻意”或“直接”锻炼的问题,因此排除C、D项。同时“左手按压琴弦的工作”不是“紧张”而是比较的多,使用“繁琐”较为恰当,同时与后句“而右手拉弓弦则相对简单”相呼应。
43.【解析】A。第一个横线处与“艰辛晦涩”在相反相对的关系意义上即选“妙趣横生”,因此排除B、D项。第二个横线处排除C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只是强调这样一本著作的难得。
44.【解析】B。通过最后“形成众多流派”表示一定存在变化,第一个横线处排除C、D项;最后一空强调流派多,因此排除A项“标新立异”。
45.【解析】A。第一个横线处应与“羞愤”为同义项,且比其语义轻,因此排除B、C、D项。
46.【解析】D。文段为分──总式,前两句话论述了历代的政治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早已看清权利私有制会危害到国家的发展,他们对权利私有制的剖析具有醒世作用,但是不能融入到权利力量之中,只能转变为文学作品流传于世。文段最后一句总结前文,解释了“咏史”之所以具有历史悲剧感的原因,因此D项最为恰当。
47.【解析】B。文段是分──总结构,主要从“西方人不喜欢豆味”,因此市场需求量不大,和“保存难度高”两方面剖析了豆浆价格高的原因,与此一致的是B项。C项没有概括豆浆“保存难度高”这个方面,且“主要原因”非“根本原因”。
48.【解析】B。文段重点说明了企业运行中各个环节应紧密合作的重要性,言外之意是在提醒企业经营者要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整合。
49.【解析】B。文段从甜菜、车前草、梨树着手,分别谈论叶片结构的数学规律对植物生长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
50.【解析】B。文段分为两个并列层次,从两个角度谈了牙买加从文化融合中受益的事实。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51.【解析】D。文段主旨句为“只有……才”引导的语句,表示必要条件关系,因此D项概括最为准确。
52.【解析】C。从细节信息来看,A、B项属于无中生有,D项属于时态偷换,C项是针对最后一句得出的,因此符合文意。
53.【解析】A。文段从“老百姓”和“政府”两个角度,说明了货币国际化的好处,即原因,并且在最后一句点题,即“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54.【解析】C。文段开始点明话题:对外传播和交往。紧接着指出存在着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明错综复杂,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无法精确描述的尴尬局面。进而分析问题所在,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战略框架和口号,更多地着眼于国外的战略决策者,而不是针对那些普普通通,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国外民众。因此,文段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在对外传播和交往中存在的误区。
55.【解析】C。文段着重讨论了“文人长期主宰绘画讨论空间”的现状,并未说明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因此排除A项。B项中的“文人艺术家”应为“非文人艺术家”。C项表述与文意相符,D项偏离文段讨论议题。
56.【解析】C。文段通过伊顿预言得以验证的事实,说明国民创造力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意在强调,国家要充分发挥国民的创造能力。
57.【解析】A。分析前文可知,作者通过文段表明,人们对现代食物的品质产生了质疑,从深层次来看质疑的是现代科技对食品带来的负面影响,A项恰恰指出了这种关联性,符合前文语境。
58.【解析】A。文段首句为并列结构,分别从诗人和知音两个角度谈其对诗的作用。第一句分别阐述从诗人如何写诗以及知音对诗的意象的影响,第二句则是用具体的诗词说明意象对诗的重要性。因此综合起来文中的关键词为诗、知音、意象。
59.【解析】A。观察选项,前三项都以②句和⑤句开头,通过阅读发现,②句点出谈论的主题──金鱼,进而可以确定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为②和⑤。再观察剩下的四项,可知③①应为一组,“尽管”与“却”有转折关系,⑥④应为一组,因此排除B项。根据一般的逻辑关系,通常在无法给出确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才会再给出一个大约的数,即应该先⑥④,后③①。
60.【解析】A。概括文段最后一句总结性的话:“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可得出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因此A项符合题意。
61.【解析】A。首先查找特征词。“当然”一词通常用于在前面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补充论述,它的前面一般会出现观点,因此④作首句不合适,排除B项。再观察A、C、D项的共同特征是⑥②相邻,⑤①相邻,关键判断④句的位置,④是对“总量意义”的补充论述,前面应该谈对“单纯推动总量意义”的否定,因此应该放在⑤①后面。
62.【解析】B。根据选项,④句或①句会作首句,根据时间“商代以后”排除A、C项。⑤句作尾句与首句照应,因此B项正确。
63.【解析】C。文段前半部分通过比较文明和文化,在转折词“但是”后面呈现出作者观点,强调文明不要压倒文化,也就是强调保护文化的必要性,C项符合题意。
64.【解析】B。文段最后一句话表明观点,即积极参与和支持服务组织的发展和运作是中小企业分内之事,代价是值得的。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让中小企业意识到参与协会和服务组织的意义,因此B项所述为文意所在。
65.【解析】C。文段阐述人们对“凉茶”认识的误区,指出有些凉茶不是真正的茶,而且理论上中医所说的“上火”的症状可以自然减退,意在表明有些凉茶可能并不具有所谓“清热下火”的功能,因此C项符合题意。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202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行政执法)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2024年国考《申论》(地市)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2024年国考《申论》(副省)试卷真题及参考答案2023-11-27
- 估分速看!2024年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卷真题及答案(回忆版)2023-11-26
-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
- 2024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试卷(回忆版)2023-11-26
- 2024年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
- 估分!2024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
- 对答案估分!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真题(考生回忆版)2023-11-26
- 2023年国考(行政执法类)资料分析真题(回忆版)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