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级会计职称 > 中级会计职称模拟试题 > 2014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2014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14-05-08 09:52:52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中级会计职称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14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编辑推荐: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课后练习题汇总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学习阶段,为了帮助参加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考生巩固知识,提高备考效果,环球网校精心为大家整理了练习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中级会计职称 第十五章所得税

  一、单项选择题

  1.新华公司2010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科目贷方余额为300万元,2011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80万元,2011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3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则2011年12月31日该项预计负债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0

  B.250

  C.300

  D.430

  答案:B

  解析:2011年12月31日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300-180+130=25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50-未来实际发生时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250=0,因此,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0万元(250-0)。

  2.甲公司2011年1月1日外购一项专利技术,其入账价值为240万元,甲公司账务处理中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中认定的摊销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项专利技术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则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专利技术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240

  B.216

  C.196

  D.220

  答案:B

  解析: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专利技术的计税基础=240-240/10=216(万元)。

  3.甲公司2011年8月20日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初始入账金额为120万元,2011年12月31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3万元.则2011年12月31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120

  B.123

  C.108

  D.0

  答案:A

  解析: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所以本题2011年12月31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20万元。注: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4.长江公司2011年1月12日取得一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300万元,确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税法规定对于该项无形资产按2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2011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80万元,则2011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为()。

  A.0

  B.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万元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

  答案:C

  解析:2011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即28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20=285(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故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85-280=5(万元)。

  5.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票面金额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5%、到期还本付息的一批国债,实际支付价款1022.35万元,不考虑相关费用,购买该项债券投资确认的实际年利率为4%,到期日为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2011年12月31日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40.89

  B.63.24

  C.13.24

  D.0

  答案:D

  解析:2011年12月31日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022.35×(1+4%)=1063.24(万元),税法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与会计一致均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6.甲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某项固定资产,其初始入账价值为500万元,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对于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与会计估计相同。则2011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475

  B.450

  C.500

  D.0

  答案:B

  解析:该项固定资产2011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500-500×2/20=450(万元)。

  7.新华公司2011年3月取得M公司股票1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190万元,其中包括6万元的交易费用。2011年12月31日,新华公司尚未出售所持有的M公司股票,M公司股票每股公允价值为20元。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则2011年12月31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6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万元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

  D.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万元

  答案:A

  解析:2011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20×10=200(万元),计税基础=190-6=184(万元),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6万元(200-184)。

  8.长江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1年10月1日向甲公司销售A商品100件,单位售价为2万元(不含增值税),单位成本为1.5万元;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应在长江公司发出商品后2个月内支付款项,甲公司收到A商品后5个月内如发现质量问题有权退货。长江公司于2011年10月10日发出商品。根据历史经验,长江公司对A商品的退货率估计为20%,至2011年12月31日,上述销售的A商品尚未被退货。税法规定,销售的商品在实际发生退货时允许冲减已确认的收入和结转的成本。长江公司2011年因销售A商品产生的递延所得税金额为()。

  A.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B.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

  C.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D.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元

  答案:A

  解析:2011年年末长江公司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1.5)×100×20%×25%=2.5(万元)。注:2011年度税法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2-1.5)×100=50(万元),会计核算对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2-1.5)×100×(1-20%)=40(万元),所以预计退货的20%在未来期间未被退货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时,应予以纳税调减,从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资产=10×25%=2.5(万元)。

  9.甲公司2010年l2月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3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按照3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税法规定相一致。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所得税税率由15%变更为25%。除该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假定未来期间可以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甲公司2011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的金额为()万元。

  A.-4

  B.4

  C.-10

  D.10

  答案:D

  解析:2011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00-300/3=20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5=2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40-200)×25%=10(万元)。

  10.甲公司在2010年度的会计利润为-5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用以后5年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甲公司预计2011~2013年每年应税收益分别为200万元、250万元和80万元,假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始终为25%,无其他暂时性差异。2011、2012年度甲公司按照预计分别实现应税收益200万元、250万元。则甲公司2012年因该事项形成递延所得税的发生额为()。

  A.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50万元

  B.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0

  C.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62.5万元

  D.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250万元

  答案:C

  解析:2011、2012、2013年度3年的预计盈利合计已经超过500万元的亏损,说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能够在税法规定的5年经营期内转回,应确认这部分递延所得税。2010年年末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00×25%=125(万元);2011年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200×25%=50(万元);2012年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250×25%=62.5(万元)。

 

   2014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会计职称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关于资产计税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资产在当期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B.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其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为其成本的150%

  C.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D.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答案:BC

  解析: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选项A错误。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后的金额,选项D错误。

  2.下列各项中,可能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的有()

  A.折旧方法不同

  B.折旧年限不同

  C.预计净残值不同

  D.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答案:ABCD

  解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与税法规定不相同以及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都可能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暂时性差异。

  3.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其初始入账价值为300万元,会计上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对该类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该项固定资产会计上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均没有发生变化。2011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没有发生进一步的减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201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40万元

  B.201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270万元

  C.2011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40万元

  D.2011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225万元

  答案:BC

  解析:201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00-300×2/10-60=180(万元),选项A错误;201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300-300/10=270(万元),选项B正确;2011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80-180×2/9=140(万元),选项C正确;2011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300-300/10×2=240(万元),选项D错误。

  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将其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若有残值还应扣除其残值)在其剩余使用年限内按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

  4.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为开发新技术开始自行研发某项专利技术,研发过程中共发生研发支出3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4万元,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万元。2010年7月1日甲公司该项专利技术研发成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立即投入使用,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为30年,对其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该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摊销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2010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未发生减值,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2010年7月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0万元

  B.2010年7月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24万元

  C.2010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6万元

  D.2010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23.6万元

  答案:ABD

  解析:2010年7月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其资本化支出24万元,计税基础=24×150%=36(万元);2010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24-24/30×6/12=23.6(万元),计税基础=36-36/30×6/12=35.4(万元)。所以选项AB和D不正确。

  5.下列各项有关负债计税基础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预收账款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B.税法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相关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C.罚款和滞纳金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D.提供债务担保确认的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答案:BC

  解析:预收账款,会计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确认为负债,税法对于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与会计规定相同,此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但是如果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但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有关的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0,所以选项A不正确;提供债务担保发生的支出税法不允许扣除,故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0=账面价值,所以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选项D错误。

  6.下列项目中不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A.超标的业务招待费

  B.国债利息收入

  C.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部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D.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答案:ABD

  解析:超标的业务招待费和国债利息收入都不产生暂时性差异;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部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7.下列各项中,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因提供债务担保而确认的预计负债

  B.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

  C.外购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D.超过税法税前列支标准的应付职工薪酬

  答案:BC

  解析:选项A,提供债务担保发生的支出税法不允许扣除,故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0=账面价值,所以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超过税法税前列支标准的应付职工薪酬,以后年度也不允许结转扣除,所以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8.下列各项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B.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能计提减值准备

  C.企业递延所得税不一定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D.满足确认条件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进行折现

  答案:AC

  解析: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选项A正确;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选B错误;企业递延所得税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1)企业合并

  (2)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选项C正确;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选项D错误。

  9.下列各项中,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予以调整的项目有()。

  A.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损益

  B.国债的利息收入

  C.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获得的投资收益

  D.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费用化支出

  答案:BCD

  解析: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需要进行纳税调减;税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确认的投资收益是免交所得的,因此应当将该项收益做纳税调整;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费用化支出,按照税费规定允许加计扣除5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予以调减。

  10.下列各项中,可能造成本期所得税费用大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有()。

  A.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额

  B.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

  C.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

  D.无暂时性差异,但是发生了不得税前扣除的费用

  答案:AB

  解析:选项AB可能使得递延所得税费用增加,从而使得本期所得税费用大于当期应交所得税。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14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会计职称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三、判断题

  1.所得税会计是针对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的差异,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

  答案:√

  2.所有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

  答案:×

  解析:对于企业内部自行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符合税法规定,按照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初始确认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不同的。

  3.企业因提供债务担保而确认的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答案:×

  解析:企业提供债务担保发生的支出,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不为0。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的金额=账面价值-0=账面价值。

  4.对于应付职工薪酬,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部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答案:×

  解析:税法对于合理的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不合理的部分在以后期间也不能扣除,所以其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5.对于罚款、滞纳金,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答案:×

  解析:对于罚款、滞纳金,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6.对于企业合并交易的所得税处理,通常情况下,将被合并企业视为按账面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

  答案:×

  解析:对于企业合并交易的所得税处理,通常情况下,将被合并企业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

  7.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答案:√

  8.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答案:×

  解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9.若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则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答案:×

  解析: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0.对于超标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由于该类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但因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也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2011年1月1日,长江公司取得新华公司6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新华公司实施控制。2011年5月20日,长江公司向新华公司销售一批商品,成本为260万元,售价为400万元(不含增值税)。至2011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已经对外出售40%,2012年度,新华公司将剩余商品全部对外出售。长江公司和新华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存货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假定本题中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1)计算2011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编制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12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编制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2011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400-260)×(1-40%)×25%=21(万元)

  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1

  贷:所得税费用21

  (2)2012年度内部交易存货全部对外出售,不存在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所以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0。2012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0,2012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0-21=-21(万元)

  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1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1

  借:所得税费用21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1

 

   2014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会计职称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级会计职称资格查询

中级会计职称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级会计职称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中级会计职称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