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行业动态 > 2017年江苏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公示

2017年江苏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公示

更新时间:2017-03-13 15:37:10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733收藏219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经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2017年江苏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公示,公示期为2017年3月8—14日。有关问题可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

  经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2017年江苏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公示,公示期为2017年3月8—14日。有关问题可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等有关部门反映。具体内容环球网校分享如下:

  关于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的公示

  经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我省推荐的国医大师候选人邹燕勤、徐福松,全国名中医候选人刘沈林、单兆伟、丁义江、汪受传等6位同志有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7年3月8—14日。公示期间,有关问题可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等有关部门反映。

  单兆伟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单兆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1940年10月生,1965年8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1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65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一、传承国医精髓,德艺双馨誉四海

  单兆伟教授师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内科学首批博士生老师张泽生教授和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传承孟河、吴门两大医学流派学术精髓,尤精于脾胃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疾病的诊疗和研究,首先提出“气虚血瘀热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基本病机。诊断上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五诊合参,重视舌诊;治疗上主张气血同调、斡旋气机、扶正祛邪、调和脏腑,善于运用透法,提出宣透、渗透、通透、润透四法,透邪外出,用药醇正,无损正气。因疗效显著,享誉同行,深得患者的信任。他医德高尚,对患者和蔼可亲,善于和患者沟通,对心理负担重的患者,常不厌其烦,悉心开导,给予战胜疾病的信心。因其临床突出贡献,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脾胃病学术杰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培育杏林英才,青囊仁术有传人

  1993年,单兆伟教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研究生老师。2008年,任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13年,担任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老师。先后培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6人,全国师承班学术继承人4人,博士后3人,博士40人、硕士42人,培养了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等全国知名中医院脾胃科学科带头人。学生中8人成为博士生老师;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全国学会的副主任委员;3人担任省级学会的主任委员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其学术思想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曾赴英国、比利时、越南、美国等国讲学及会诊,被美国南湾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推动祖国医学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三、开拓中医科研,古今结合出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负责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负责人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视成果转化,1999年,“仁术健胃颗粒”及“益气和胃胶囊”两项研究成果成功转让。其中,“仁术健胃颗粒”正在进行3期临床研究工作;“益气和胃胶囊”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重视从临床中总结经验,著述、主编或副主编著作9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8篇,其医疗经验和名方被《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杂志刊载19篇。

  四、引领学科建设,脾胃名科开拓者

  曾担任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科主任20余年,致力于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其领导下,脾胃病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临床专科。长期致力于推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江苏省中医消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中医临床专科、中医消化临床医学中心、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建设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邹燕勤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邹燕勤,女,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1933年4月生,1962年2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4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68年7月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专业毕业(在职),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一、中医继承倡导“四个结合”,奠定深厚学术根基

  在生物学、中医学专业基础上,邹燕勤教授师承其父——一代名医、我国中医肾病学创始人邹云翔,得其真传,提倡大学教育与师承、家传学习相结合,学习经典与选读医案相结合,门诊跟师抄方与病房管床老师查房相结合,集众家之长与悟己心得相结合。1981年出版《邹云翔医案选》,2013年完成《邹云翔实用中医肾病学》,系统总结邹云翔治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出版《邹云翔学术思想研究选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邹云翔》、《中国中医昆仑·邹云翔》等多部著作。

  1981年,开创了运用信息技术继承和应用名老中医经验研究的先河,研制成邹云翔教授急慢性肾炎、肾系疾病诊疗及教学经验应用软件2个,获授权向国内外26家单位转让。2011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成立邹燕勤名老中医药老师学术传承工作室,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老师,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国医老师。

  二、治肾学术思想独树一帜,系列创新理法方药

  创立并倡导“保肾气”为核心的,系统而独特的邹燕勤治肾学术思想体系,立足维护肾气,辨证强调虚实,治法运用和缓,用药崇尚轻灵。提出新观点、新治法十多项,引领业界前行。1986年首次提出慢性肾炎、慢性肾衰两个辨证分型标准,成为行业统一标准并延用至今,并被原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先后采用收录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以保肾气学术思想为指导研制新药,成果转化为国家级新药“参乌益肾片”(国药准字Z20100051)、“黄蛭益肾胶囊”(国药准字Z20020086)。1978年,在国内首创以雷公藤为主药从风论治肾炎,开发新药“肾炎灵片”,已在申报新药中。创立补气益肾健脾法治疗慢性肾炎,开发新药“健肾片”,已完成新药三期临床。

  出版《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邹燕勤》、《邹燕勤中医肾病临床求真》等反映自身学术经验的专著6部。主持省部级重大课题5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4项,2016年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三、肾病学科建设敢为先锋,承上启下广育英才

  重视学科建设。1996年,带领团队将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建成国内首个“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并先后成为全国首批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悉心培养学术传人。1983~1988年,协助邹云翔指导3名国内首批中医博士研究生,培养了两代学科带头人。带教研究生、培养学术继承人、指导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0余名,为全国三甲中医院培养了10多名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连续举办国家和省级肾病研修班,学员遍及海内外,为我国中医肾病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07年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四、和诚精勤一生奉献人民,春燕衔泥中医事业

  她修身“和”,心态平和,待人谦和;处世“诚”,心怀坦诚,为人真诚;治学“精”,精专有道,博中求精;行医“勤”,勤思,勤笔,勤手。虽已83高龄,仍坚持每周4次门诊和带教学生,每次诊治30~40人,年服务患者5000人次,疗效卓著。对患者热情如亲友,总是耐心、细心、精心诊治,对外地患者,她宁可放弃休息,加号加诊,常常免费诊病。

  作为江苏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五十四年来潜心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积极推广其学术思想和经验,推动和引领我国中医肾病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2017年江苏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公示。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更多资讯敬请关注环球网校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频道。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7年度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汇总完整版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汇总完整版

  经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2017年江苏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公示,公示期为2017年3月8—14日。有关问题可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等有关部门反映。具体内容环球网校分享如下:

  徐福松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徐福松,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1940年11月出生,1958年7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9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58年以中医世家子弟进入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针灸学徒班,亦工亦读,大专学历,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一、师承孟河,御医传人,首创中医男科

  徐福松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幼时随父习儿科,又从其舅父——全国名老中医许履和主任专习外科,是江南御医孟河医派马培之第五代弟子。1974年,在江苏省中医院创建全国首个男性专科门诊,是现代中医男科的雏形,并于1993年升格为一级临床学科——男科,结束了现代中医只有妇科没有男科的历史。1996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男科作为一级临床学科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003年,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的徐福松教授向国家科协建议,将中医男科学列入国家医学目录。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下文,将中医男科学定为中医临床学科。其本人成为全国著名中医男科学家,被学术界誉为现代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国医老师。

  二、中西汇参,推陈出新,理论建树独特

  徐福松教授著书立说,推广中医学术,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许多新学说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有《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男性病治疗》、《男科纲目》、《男科临症指要》、《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等,共计约三百余万字。在学术界首次提出男科“腺、性、精、育”四大类主病(症)概念,以及内肾外肾学说:内肾主水,外肾主精,内肾,外肾合而为中医之肾,相当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下丘脑—垂体—腺轴(甲状腺、胸腺、肾上腺、性腺)系统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丰富、充实、创新了中医藏象学说内容。提出睾系藏精主生殖说,睾系能产生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发动性功能的阴液物质,同时产生和储藏生殖之精,以主生殖。新理论新学说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医男科内涵,为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医男科理论与临床建设。

  三、理法方药,圆机活法,临床成就丰硕

  徐福松教授认为阳痿多由阴虚所致,男人多肝郁致痿,提出男科疾病从肺论治,从肝脾肾论治,为男科疑难杂症诊疗开辟新思路新方法,自制男科系列新方萆菟汤、二地鳖甲煎、酸甘化阴汤等名方,被学术界广泛使用,效果显著。临床上开发出精泰来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聚精丸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保精片治疗前列腺疾病,成为医院品牌制剂,疗效卓越,影响深远,诊疗全国及海外男性疑难杂症,尤其是不育症达几十万人次。

  四、甘为人梯,传道授业,培养中医男科人才

  1979年开始带教国内外第一代中医男科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将中医男科学列入大学教程,主编《中医男性病学讲义》,是全国最早的中医男科博士生老师,培养了全国一大批德才兼备、医术精湛的中医男科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如现任中华中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及多个省份中医男科学会主委等,为中医男科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徐福松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声誉远播海外,早在1989年开始与中国台湾学界交流,之后多次出访以色列、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向世界传播中医男科学术思想,培养的港澳台研究生、欧美、拉美等海外研究生,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结出硕果。

  刘沈林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刘沈林,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1949年12月生,1975年9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41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87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一、师从国医大师,践行大医精诚

  刘沈林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老师,中央保健会诊老师,江苏和全国中医消化系肿瘤及其癌前病变学术研究带头人,为传承岐黄学术,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不仅传承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更在医德方面践行大医精诚的宗旨。2010年8月,由于路滑不慎跌倒,导致左上肢骨折,但事隔一天他已带伤出现在诊室为患者看病,令病人十分感动。他总是以这样的忘我精神履行着医者的职责和使命。2008年3月,他作为中医界全国人大代表受到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接见。2014年荣获“中国医师奖”。

  二、重视临床实践,医术法取众长

  传承孟河、吴门医派学术,充分汲取前人的经验为今所用。勤于临床,注重实践,在医院他是每年诊治病人最多的名中医之一。刘沈林教授临床以中医消化系肿瘤及其癌前病变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法则在肿瘤不同病期、不同症状表现下的具体运用原则,如胃肠肿瘤手术后,癌毒未尽,常从培补脾肾、补益气血或疏调气机入手,以改善症状、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在祛邪之法上,对古谓癥瘕之专药“三棱、莪术”进行了深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并在充分扶正的基础上组方使用,对提高免疫、降低手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效果显著。对晚期肿瘤的治疗,反对盲目攻伐,强调“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以改善生存质量,争取“带瘤生存”为主要治疗目标。以他的验方研制的院内制剂“温脾实肠颗粒”、“胃瘤安”等用于临床,深受病人欢迎。

  三、领军中医研究,建设学术高地

  江苏省中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之一。他推动基地建设,主持国家确定的重点病种胃癌的研究,带领团队充分挖掘中医经典名方,研制相应方药用于临床。据487例观察病例统计,刘沈林教授及其团队降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32.8%,疗效显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研制的方药和制定的胃癌临床路径、诊疗规范,已在本省及全国多中心合作研究单位推广应用。2010年,以他的学术影响,融合江苏省中西医肿瘤研究优质资源,成立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开展肿瘤联合攻关,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在肿瘤防治和研究中的优势。

  四、热衷中医事业,推动医院发展

  刘沈林教授重视中医人才培养,培养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4名,全国和江苏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9名,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9名;医院“师带徒”学员24名;临床进修医生12名,外国留学生4名。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部省级课题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1篇。

  他是业界公认的著名中医老师,积极参加政府和学术团体的工作,长期担任江苏省卫生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中医药专业组组长。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带领全院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使医院获得历史性快速发展,中医特色、人才培养、专科能力、床位规模、诊疗人次均处于全国省级中医院领先水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丁义江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丁义江,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老师,丁氏痔科第九代传人。1946年10月生,1973年10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43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70年7月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老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丁义江教授于1973年跟师全国著名中医丁泽民教授,其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上世纪90年代,经原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评合格,成为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长期从事中医肛肠带教工作,院内培养了10余名学术传承人,培养了20余名博士、硕士生,为省内外培养了近500余名中医专科人才,有80余人已成为当地学科带头人。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丁义江教授力主革新,汲诸家之长,创造性提出了“功能唯先”的现代中医肛肠疾病重要诊疗理念,指出辨证论治为专科诊治的根本,提出了“注重症状,强调功能”、“局部与整体,内外兼治”的肛肠疾病诊治法则。

  针对四期环状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等系列肛肠疑难疾病,他创新古代结扎、枯痔、挂线疗法,继承和发展中医结扎疗法、肛瘘定向分段挂线法、切开挂线缝合旷置法等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已成为全国中医肛肠科的经典。针对世界性医学难题—克罗恩病肛瘘,创立了“温阳透热,健脾泄浊”内治法和“溃结灌肠液”及“气药灌肠”的外治法,获得国家专利并在全国推广。针对功能性便秘,应用“扶阳固本,升清降浊”内治法,并提出“针药并用”的方法,在全国率先组建了便秘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诊疗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丁义江教授重视专科建设发展,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模式,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结直肠肿瘤中心”和“盆底中心(便秘诊疗平台等)”,中西医优势互补,加速患者康复,使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术前后辅助治疗实现了肛肠科、肿瘤科、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全程参与。丁义江教授及其团队大胆引进现代医学多项专科新技术,从过去单一病种的诊疗发展到50余种结直肠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在以治疗肛门疾病为主的基础上,已形成“复杂性肛瘘”“结直肠肿瘤”“排便功能障碍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四个研究和诊疗方向,临床诊疗取得显著疗效。

  获得科研课题20项,其中省部级课题5项,地市级课题15项;获得科研成果奖11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86篇,SCI收录9篇。

  丁义江教授德艺双馨,多次受到表彰。曾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曾多次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访问、作学术报告。主办了第14届亚太国际会议,由于对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作出积极贡献,被选为亚太结直肠医师联盟主席。

  汪受传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汪受传,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老师,1946年5月生,1970年7月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46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1970年6月南京中医学院本科毕业,1982年7月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2008年起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汪受传教授学术传承于江氏中医儿科学术流派,1979-1982年作为研究生,1991-1994年作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江育仁教授学习,传承了江育仁教授温阳、运脾等学术思想,并加以阐释和研究应用。其本人又培养全国老中医药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硕士、博士、高级访问学者等弟子数百名。

  临床上熟练并有特色地应用中医药方法处理各类儿科病,在学术上提出并倡导儿科调气法、运脾法、温阳法、消风法的临床应用;认为肺系疾病治疗以调肺气为宗,提炼肺炎喘嗽“热、郁、痰、瘀”的病机特点及清热、开郁、涤痰、活血的论治方法。阐释运脾法的学术内涵及运脾四法,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厌食、泄泻、疳证等多种脾胃病取得良效。重视温阳法的儿科应用,论述了温运脾阳、温肾培元、温卫和营、温阳救逆等温阳治法的临证应用。创新性提出“伏风”的概念,即禀受于先天、潜伏于体内、易由发物引发的内潜之风,应用消风法为主治疗儿科过敏性疾病,论述了相关疾病的证候及论治方法。

  汪受传教授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9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等21项次。其科研成果写入了《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编入国家教材,在本学科临床、教学、科研中获得广泛应用。

  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6部,包括体现个人学术特色的《儿科新知》、《汪受传儿科医论医案选》、《汪受传儿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等,主编“九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等。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8篇,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80篇,其中SCI论文7篇。

  主要贡献:①传承创新,推进中医儿科学术发展。传承江育仁教授学术思想。注重研究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儿科面对的问题,促进理论创新。80年代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疳证、泄泻等脾胃病;90年代研究调补脾肾治疗胎怯;近20年研究病毒性肺炎,提出“从热郁痰瘀论治”,承担完成10余项重要科研课题。提出小儿特禀质伏风内潜是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夙因,用消风6法治疗各种风病。提出“小儿哮喘夙因为肺脾肾不足、风痰内伏”“小儿Hp相关性胃炎分寒热论治”“活用草虫石治疗癫痫”等学术观点和证治方法。积极开展中医临床标准化研究和实践,主持制定了《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②培育桃李,促进中医儿科队伍建设。作为全国中医儿科唯一的国家级教学老师、全国模范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编多种教材,在国内外中医药教育中广泛使用。带领本学科建成全国唯一的中医儿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等。③学会活动,推动中医儿科国际拓展。2002年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每年组织召开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交流会。2009年任世界中联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团结五大洲同道,召开中医儿科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提出“中医儿科不仅要保障中国儿童健康成长,还要为提高世界儿童的健康水平服务”,促进了中医儿科的全球拓展。④立德为先,树立医德师德风尚楷模。从不收受药品回扣和红包。在重大灾情发生时踊跃捐款,如汶川地震捐款1万元。2014年起设立汪受传奖学金每年奖励优秀研究生、本科生。2002年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2017年江苏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公示。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更多资讯敬请关注环球网校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频道。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7年度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汇总完整版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汇总完整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兰兰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查询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