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模拟试题 > 2020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二试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20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二试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更新时间:2020-11-02 09:59:59 来源:网络 浏览177收藏35

中医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距离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二试越来越近了!各位考生朋友们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了。大家都备考地怎么样了?为了帮助大家更加有效地复习。环球网校(环球青藤旗下品牌)为大家整理了“2020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二试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的内容,来抓紧时间刷题了。

关于“2020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二试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的详细内容,环球网校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A1选择型题(1—90题)

1.《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泛泛乎万物有余”的脉象,其相应的时间是

A.春日

B.夏日

C.长夏

D.秋日

E.冬日

2.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水痘

B.麻疹

C.风寒感冒

D.头痛

E.恶寒

3.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至到立春为

A.阴消阳长

B.重阴必阳

C.阴长阳消

D.重阳必阴

E.由阳转阴

4.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相克

5.下列各项,不属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是

A.调畅气机

B.调畅情志

C.促进骨骼发育

D.促进脾胃的运化

E.促进血液运行

6.心为“君主之官”的理论依据是

A.心总统意志

B.心主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主情志

E.心总统魂魄

7.下列各脏中,其生理特性以升为主的是

A.肺与脾

B.肺与肝

C.肝与肾

D.心与肾

E.肝与脾

8.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B.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

C.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D.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

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9.肝藏血与脾统血共同发挥的生理功能是

A.贮藏血液

B.化生血液

C.调节血量

D.统摄血液

E.防止出血

10.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运化

B.主通调水道

C.主受纳

D.主腐熟水谷

E.主泌别清浊

11.“中焦如沤”比喻的是

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

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

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

D.水谷精微的弥漫布散状态

E.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

12.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何种作用的体现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13.在十二经脉走向中,足之三阴是

A.从脏走手

B.从头走足

C.从足走胸

D.从足走腹

E.从手走头

14.可致首如裹的邪气是

A.风

B.寒

C.暑

D.湿

E.火

15.火邪、燥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A.耗气

B.上炎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16.症见肠鸣辘辘有声,其病机为

A.饮在胸胁

B.饮在胸膈

C.饮在肠间

D.饮溢肌肤

E.饮伏体内

17.下列各项,属瘀血内阻临床表现的是

A.面色黧黑

B.面黑干焦

C.面黑浅淡

D.眼周发黑

E.耳轮焦黑

18.《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甘,则

A.肉胝皱而唇揭

B.骨痛而发落

C.脉急而爪枯

D.脉凝泣而变色

E.皮槁而毛拔

19.“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发病类型是

A.感邪即发

B.徐发

C.继发

D.合病

E.伏而后发

20.“通因通用”适用于治疗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错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21.下列关于实证病机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感邪盛

B.肌肤经络闭塞

C.气机升降失调

D.脏腑功能亢进

E.气血壅滞瘀结

22.主虚证的脉象是

A.滑

B.结

C.促

D.动

E.疾

23.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左关脉可候

A.心与膻中

B.肾与小腹

C.脾与胃

D.肝、胆与膈

E.肺与胸中

24.具有脉形细特征的一组脉象是

A.濡、弱、伏脉

B.微、弱、弦脉

C.濡、弱、虚脉

D.微、弱、濡脉

E.伏、弱、牢脉

25.阳虚湿盛的舌象是

A.舌红苔白滑

B.舌淡嫩苔白滑

C.舌边红苔黑润

D.舌红瘦苔黑

E.舌绛苔黏腻

26.舌絳少苔有裂纹,多见于

A.热邪内盛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瘀血内阻

E.脾虚湿侵

27.齿燥如枯骨者,属

A.热盛伤津

B.阳明热盛

C.肾阴枯涸

D.胃阴不足

E.肾气虚乏

28.咳声如犬吠样,可见于

A.百日咳

B.白喉

C.感冒

D.肺痨

E.肺痿

29.语言謇涩,病因多属

A.热扰心神

B.痰火扰心

C.风痰阻络

D.心气不足

E.心阴大伤

30.区别假神与病情好转最主要的依据是

A.突然神志清醒,目光转亮

B.局部症状好转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相符合

C.欲进饮食,想见亲人

D.面色无华,两颧泛红如妆

E.言语不休,语声清亮

31.以突发口眼㖞斜,肢体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是

A.寒淫证

B.火热证

C.暑淫证

D.湿淫证

E.风淫证

32.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的是

A.痰热内盛

B.湿热蕴脾

C.肝胃郁热

D.脾胃虚弱

E.食滞胃脘

33.下列各项,可见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症状的是

A.湿热

B.阴虚

C.痰饮

D.瘀血

E.温病营分证

34.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称为

A.目昏

B.目痒

C.目眩

D.雀目

E.内障

35.亡阴之汗的特点是

A.汗热而黏如油

B.汗热味淡不黏

C.汗冷味淡不黏

D.恶寒战栗汗出

E.汗冷味淡而黏

36.主水饮,肾虚水泛,气血受困的面色特点是

A.面色㿠白

B.面色黧黑

C.眼眶黧黑

D.面色紫黑

E.黄如烟熏

37.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的特点是

A.胸背彻痛

B.胸痛喘促

C.胸痛咯血

D.胸痛走窜

E.胸部刺痛

38.干呕呃逆,胃脘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其证候是

A.食滞胃脘

B.胃阴虚

C.肝脾不调

D.肝胃不和

E.胃阳虚

39.脏腑湿热证的共同特点是

A.黄疸

B.腹痛

C.腹泻

D.舌苔黄腻

E.头胀重

40.下列各项中,可同有血虚证候的是

A.心、脾

B.肝、脾

C.心、肺

D.心、肝

E.肝、肾

41.阳水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起病急,病程短

B.水肿先从头面肿起

C.上半身肿甚

D.水肿皮薄光亮

E.肢冷,腰酸痛

42.寒证化热的临床意义是

A.邪热毒气严重

B.阳气耗散

C.疫毒痢初期

D.痰湿凝聚

E.阳气旺盛

43.龟曱入汤剂应当

A.包煎

B.先煎

C.后下

D.另煎

E.烊化

44.入汤剂宜另煎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黄芪

D.杜仲

E.石斛

45.下列各组药物中,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A.巴豆与牵牛

B.丁香与三棱

C.牙硝与郁金

D.官桂与五灵脂

E.人参与石脂

46.宜饭后服用的药物是

A.峻下逐水药

B.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

C.驱虫药

D.安神药

E.截疟药

47.炙桑叶多用于

A.清肺热

B.疏风热

C.清肝热

D.清血热

E.润肺燥

48.长于治疗寒痰咳喘,胸满胁痛的药物是

A.白芥子

B.紫苏子

C.杏仁

D.葶苈子

E.桔梗

49.治疗血热妄行,应首选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E.羚羊角

50.具有行气宽中安胎、解表散寒、解鱼蟹毒功效的药物是

A.砂仁

B.黄芩

C.紫苏

D.白术

E.白豆蔻

51.薄荷的功效是

A.疏散风热,利咽透疹

B.疏散风热,解毒透疹

C.疏散风热,升举阳气

D.疏散风热,息风止痉

E.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52.功能泻火除烦,善于清泻三焦火邪的药物是

A.栀子

B.决明子

C.金银花

D.夏枯草

E.芦根

53.生地黄、玄参的共同功效,除清热凉血外,还有

A.止血

B.解毒

C.养阴

D.利尿

E.化瘀

54.治疗咽喉红肿疼痛,兼有肺热咳嗽痰多者,应首选

A.射干

B.鱼腥草

C.马勃

D.板蓝根

E.山豆根

55.治疗外感发热,邪郁肌腠,项背强痛者,应首选

A.荆芥

B.白芷

C.薄荷

D.葛根

E.柴胡

56.具有散风寒,通鼻窍功效的药物是

A.桂枝

B.生姜

C.防风

D.辛夷

E.紫苏

57.下列各项,不属于清热药适用范围的是

A.气分实热证

B.阴盛格阳证

C.血分实热证

D.阴虚内热证

E.湿热内蕴证

58.白术具有的功效是

A.补肾固精

B.养血安神

C.补气升阳

D.益卫固表

E.补脾祛湿

59.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郁李仁

B.薏苡仁

C.杏仁

D.火麻仁

E.酸枣仁

60.内服能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火煅外用能够效疮生肌、收湿、止血的药物是

A.知母

B.栀子

C.石膏

D.芦根

E.淡竹叶

61.具有发散风热、升举阳气功效的药组是

A.葛根、蔓荆子

B.柴胡、升麻

C.升麻、薄荷

D.柴胡、藁本

E.葛根、薄荷

62.既能疏肝破气,又能散结消滞的药物是

A.橘皮

B.青皮

C.枳实

D.木香

E.香附

63.砂仁具有的功效是

A.温肝

B.暖肾

C.温肺

D.温中

E.回阳

64.滑石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除痹

B.清肝明目

C.清肺化痰

D.清热凉血

E.清解暑热

65.治疗夏伤暑湿,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者,应首选

A.茯苓

B.猪苓

C.金钱草

D.滑石

E.泽泻

66.具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功效的药物是

A.石菖蒲

B.苏合香

C.麝香

D.冰片

E.牛黄

67.大补阴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黄精

B.黄芩

C.黄连

D.黄柏

E.黄芪

68.不属于济川煎组成药物的是

A.芍药

B.牛膝

C.泽泻

D.升麻

E.枳壳

69.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是

A.生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

B.蜀椒、人参、干姜、胶饴

C.蜀椒、人参、干姜、炙甘草

D.蜀椒、生附子、肉桂、胶饴

E.干姜、人参、桂枝、胶饴

70.真武汤与实脾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茯苓、干姜、附子

B.白术、干姜、附子

C.白术、茯苓、附子

D.甘草、茯苓、干姜

E.甘草、茯苓、附子

71.下列方剂中不属于汗法范畴的是

A.再造散

B.杏苏散

C.败毒散

D.升麻葛根汤

E.普济消毒饮

72.败毒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柴胡、前胡

B.羌活、独活

C.桔梗、枳壳

D.人参、甘草

E.当归、芍药

73.具有解表清里功用的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C.凉膈散

D.小柴胡汤

E.竹叶石膏汤

74.下列各项,属天王补心丹组成药物的是

A.西洋参

B.丹参

C.沙参

D.党参

E.苦参

75.保和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陈皮、甘草

B.茯苓、白术

C.半夏、生姜

D.神曲、金银花

E.山楂、连翘

76.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白芍

B.山茱萸

C.生地黄

D.麦冬

E.枸杞子

77.柴葛解肌汤与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A.枳实、芍药

B.桔梗、芍药

C.黄芩、半夏

D.黄芩、桔梗

E.黄芩、芍药

78.组成药物中不含川芎的方剂是

A.四物汤

B.生化汤

C.归脾汤

D.温经汤

E.越鞠丸

79.组成药物中含有熟地黄、肉桂的方剤是

A.一贯煎

B.暖肝煎

C.肾气丸

D.炙甘草汤

E.地黄饮子

80.小青龙汤中主治外寒的主要配伍药味是

A.麻黄、桂枝、细辛

B.桂枝、芍药、甘草

C.芍药、细辛、五味子

D.干姜、细辛、半夏

E.干姜、细辛、麻黄

81.小建中汤中配伍芍药的意义是

A.益阴养血,柔肝缓急

B.养阴复脉,柔肝缓急

C.益气养阴,缓急止痛

D.益气养血,复脉定悸

E.养阴补血,活血通脉

82.酸枣仁汤中用于宁心安神的药物是

A.远志

B.茯苓

C.琥珀

D.石菖蒲

E.茯神木

83.旋覆花、代赭石在旋覆代赭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A.温胃化痰止呕

B.平冲降逆止呕

C.祛痰降逆和胃

D.镇冲逆,除噫气

E.化痰消食和胃

84.三仁汤中具有“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药物是

A.杏仁、草蔻仁、薏苡仁

B.杏仁、白蔻仁、冬瓜仁

C.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D.杏仁、桃仁、薏苡仁

E.桃仁、白蔻仁、薏苡仁

85.生化汤的功用是

A.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B.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C.化瘀生新,行气止痛

D.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E.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86.理中丸除温中祛寒外,还具有的功用是

A.和中缓急

B.和胃止呕

C.降逆止痛

D.养血通脉

E.补气健脾

87.下列为补中益气汤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但除外

A.胸脘闷胀

B.发热汗出

C.渴喜热饮

D.体倦肢软

E.脉洪而虚

88.大秦艽汤的功用是

A.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B.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C.疏风止血,清热除湿

D.祛风除湿,化痰止痉

E.祛风除湿,化痰通络

89.玉屏风散的功用有

A.固表

B.涩肠

C.止遗

D.固冲

E.补肾

90.舟车丸的功用是

A.化瘀行水

B.行气逐水

C.攻逐水饮

D.温阳化饮

E.健脾利水

B1型选择题(91—150题)

(91—9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肝病及心

B.肝病及肾

C.肝病及肺

D.肝病及脾

E.脾病及心

91.属五行相乘传变的是

92.属五行相侮传变的是

(93—9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气能行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93.治疗血虚,常配伍补气药,其根据是

94.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

(95—9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心与脾

B.肺与脾

C.脾与肾

D.肺与肝

E.肺与心

95.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96.与气机调节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97—9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怒则气上

B.悲则气消

C.喜则气缓

D.思则气结

E.恐则气下

97.患者因受精神刺激突发二便失禁,骨酸仆厥,遗精。其病机是

98.患者因受精神刺激而气逆喘息,面红目赤,呕血,昏厥猝倒。其病机是

(99—100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下肢外侧后缘

B.上肢内侧中线

C.下肢外侧前缘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内侧后缘

99.患者疼痛沿三焦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

100.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

(101—10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维脉

101.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102.与女子妊娠密切相关的经脉是

(103—10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103.反治属于

104.正治属于

(105—10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脾气虚

B.脾阳虚

C.寒湿困脾

D.食滞胃脘

E.命门火衰

105.患者大便稀溏,纳差,腹胀,食后尤甚,舌淡白有齿痕。其证候是

106.患者清晨腹痛,痛即作泻,形寒肢冷,神疲,面色㿠白、脉迟无力。其证候是

(107—10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阴虚证

D.血虚证

E.心气虚证

107.心悸,胸闷气短,舌淡脉虚的临床意义是

108.心悸怔忡,形寒肢冷,气短心痛的临床意义是

(109—1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花剥苔

B.类剥苔

C.燥苔

D.糙苔

E.地图舌

109.舌苔不规则脱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的是

110.舌苔千燥,粗糙,津液全无的是

(111—1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刺痛拒按,固定不移,舌暗,脉涩

B.气短疲乏,脘腹坠胀,舌淡,脉弱

C.胸胁胀闷窜痛,时轻时重,脉弦

D.面色淡白,口唇爪甲色淡,舌淡,脉细

E.少气懒言,疲乏无力,自汗,舌淡,脉虚

111.血瘀证可见的症状是

112.气陷证可见的症状是

(113—1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肺肾气虚

B.肺气虚

C.脾肺气虚

D.心肺气虚

E.肾气不固

113.久病咳喘,乏力少气,呼多吸少,自汗耳鸣,舌淡脉弱。其证候是

114.久病咳喘,胸闷心悸,乏力少气,自汗声低,舌淡脉弱。其证候是

(115—1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肝胆火盛证

B.寒湿困脾证

C.脾胃气虚证

D.肝胆湿热证

E.湿热蕴脾证

115.皮肤巩膜发黄,晦暗不泽,脘腹痞闷,呕恶,苔白腻,脉缓弱的临床意义是

116.身目鲜黄,便溏不爽,脘闷呕恶,身热不扬,苔黄腻,脉濡数的临床意义是

(117—1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心肾不交证

B.肾气不固证

C.肾阴虚证

D.心脾气血虚证

E.肾精不足证

117.遗精,头晕耳鸣,烦热盗汗,惊悸多梦,舌红少苔的临床意义是

118.滑精频作,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的临床意义是

(119—1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大黄

B.芦荟

C.番泻叶

D.甘遂

E.大戟

119.治疗烧烫伤,应选用

120.治疗热淋涩痛,应选用

(121—12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石膏

B.知母

C.芦根

D.天花粉

E.夏枯草

121.治疗胃热呕逆,宜选用

122.治疗热淋涩痛,宜选用

(123—1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侧柏叶

B.仙鹤草

C.白及

D.三七

E.炮姜

123.具有温经止血功效的药物是

124.只有凉血止血功效的药物是

(125—1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连翘

B.白头翁

C.土茯苓

D.蒲公英

E.板蓝根

125.被誉为“治痢要药”的药物是

126.被誉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

(127—12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合欢皮

B.酸枣仁

C.远志

D.琥珀

E.磁石

127.既能活血消肿,又能解郁安神的药物是

128.既能活血散瘀,又能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129—1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茵陈蒿

B.萆薢

C.虎杖

D.地肤子

E.金钱草

129.具有利湿退黄,解毒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130.具有利湿退黄,散疾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131—13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禹白附

B.竹沥

C.石菖蒲

D.冰片

E.牛黄

131.中风痰迷,便秘,脉实,宜选用的药物是

132.中风痰迷,心肝有热,宜选用的药物是

(133-1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蛇床子

B.白鲜皮

C.秦皮

D.土茯苓

E.山茱萸

133.既能杀虫止痒燥湿,又能温肾壮阳的药物是

134.既能治疗梅毒,又能治疗湿热疮毒的药物是

(135—1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渗湿

B.通便

C.升阳

D.补血

E.疏肝

135.参茶白术散的功用有

136.炙甘草汤的功用是

(137—13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内泻热结

B.活血祛瘀

C.和解清热

D.泻火除湿

E.缓急止痛

137.大柴胡汤中配伍大黄的主要意义是

138.大柴胡汤中配伍芍药的主要意义是

(139—140题共用备选答案)

A.舟车丸

B.保和丸

C.枳实消痞丸

D.木香槟榔丸

E.枳实导滞丸

139.具有消导化积、清热祛湿功用的方剂是

140.具有行气导滞、攻积泄热功用的方剂是

(141—14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温中补虚,理气健脾

B.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C.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D.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E.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141.大建中汤的功用是

142.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143—144题共用备选答案)

A.炒苍术、炒黄柏

B.石菖蒲、飞滑石

C.白通草、飞滑石

D.石菖蒲、制半夏

E.石菖蒲、益智

143.连朴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144.三仁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145—14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健脾丸

B.保和丸

C.枳实消痞丸

D.真人养脏汤

E.葛花解醒汤

145.酒食伤脾,眩晕呕吐,胸膈癌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苔腻脉滑者。治宜选用

146.脾胃虚弱,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薄腻,脉虚弱者。治宜选用

(147—148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丁香柿蒂汤

B.旋覆代赭汤

C.半夏泻心汤

D.柴胡疏肝散

E.蒿芩清胆汤

147.肝气郁滞,胁肋疼痛者,治宜选用

148.胃虚痰阻,气逆不降而脘痞噫气者,治宜选用

(149—150题共用备选答案)

A.阴中求阳

B.填精化血

C.补气生血

D.壮水制火

E.滋水涵木

149.当归补血汤的方药配伍体现

150.金匮肾气丸的方药配伍体现

第一单元

1.B解析:略

2.C解析:略

3.A解析:《素问.脉要精微论》:“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这里的“四十五日”,是指从冬至到立春,或从夏至到立秋。冬至一阳生,所以从冬至到立春,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至夏季则阳气盛极,阴气伏藏。故从冬至到立春,是阴消阳长的过程。

4.D解析:略

5.C解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C是肾的生理功能。

6.C解析:心藏神,主神志,主宰和协调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同时也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因其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依据是心主神志。

7.E解析:在五脏之中,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主升主动。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升生阳气以启迪诸脏,升发阳气以调畅气机的作用,故又言肝主升生之气。脾升散水谷精微,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生理作用。

8.C解析: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最基本物质。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精足则肾气充,肾精亏则肾气衰。因而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以及在生命过程中的生殖能力,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

9.E解析: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脾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即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脾两脏中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防止出血。

10.E解析: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主运化为脾的生理功能;通调水道为肺的生理功能;主受纳为胃的生理功能;主腐熟水谷也是胃的生理功能。主泌别清浊是小肠的生理功能。

11.E解析:略

12.D解析:略

13.D解析:《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在胸部内脏与手三阴经交会。

14.D解析: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指湿邪致病,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束布帛。《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

15.C解析:六淫中,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侵入,热淫于内,一方面迫津外泄,因气随津泄而致气耗;另一方面则直接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的阴气。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

16.C解析:《金贵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载“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肋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17.A解析:血瘀无论病在何处,均易见疼痛,且痛有定处,甚则局部形成肿块,触之较硬,位置比较固定,如肿块生于腹内,称为“癥积”。另外,唇舌紫暗以及舌有瘀点、瘀斑,皮肤赤丝红缕或青紫,肌肤甲错,面色黧黑等,也是血液瘀滞的征象。

18.B解析:《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甘味属土,肾属水。肾藏精主骨,精血互生,肾其华在发。多食甘则伤脾,脾土壅盛,土能乘水,脾病累及于肾,则肾病,可见骨痛而发落。

19.E解析:略

20.E解析: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一般情况下,对泄泻、崩漏、尿频等症,多用止泻、固冲、缩尿等法,这些邪实本质的通泄症状出现时,则当以通治通。

21.C解析: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湿、痰、水饮、食积、气滞、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实证较多见于体质比较壮实的患者。C属于气的失调。

22.E解析:A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人的孕脉。B主阴盛气结。C主阳盛实热或邪实阻滞之证。D多见于惊恐、疼痛之症。惊则气乱,痛则气结,皆属阴阳相搏之候。E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疾而虚弱为阳气将绝之征。

23.D解析: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

24.D解析:略

25.B解析:阳虚证可见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可有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湿盛证可见头胀而痛,胸闷纳呆、脘痞、恶心,或口不渴,肢体困重酸楚,疲乏无力,苔薄白而腻,脉濡或缓。综合两证的舌象,本题应选B解析:略

26.A解析: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其形成的原因是热入营血,气血沸涌,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瘀滞,虚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故舌呈绛色。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27.C解析:若牙齿干燥,为胃阴已伤;牙齿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甚,津液大伤;牙齿燥如枯骨,多为肾阴枯竭、精不上荣所致;牙齿枯黄脱落,见于久病者多为骨绝,属病重;齿焦有垢,为胃肾热盛,但气液末竭;齿焦无垢,为胃肾热甚,气液已竭。

28.B解析:咳声如犬吠样,多属肺肾阴虚,火毒攻喉,见于白喉。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则呕恶咯血,终止时作“鹭鸶叫声”,名曰顿咳,也称百日咳,常见于小儿,是属肺实,多由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外感风寒咳嗽声音重浊,兼见痰清稀白,鼻塞不通。

29.C解析:语言春涩者,表现为吐字困难或不清,多因风痰阻络所致,为中风之先兆或中风后遗症。热扰心神可见谵语,痰火扰心可见狂言,心气不足见错语或独语,A、B、D、E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C

30.B解析:略

31.E解析:略

32.D解析:口淡乏味:因脾胃腐熟运化功能低下,病人食少纳呆,故感口淡乏味,属脾胃气虚。口甜或黏腻:因甜味入脾,湿热蕴结脾胃,浊气上泛于口,故感口甜或黏腻,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因酸味入肝,肝热之气上蒸于口,则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胄,食停胃中不化,胃中浊气上泛,故感口中酸馊,属伤食。

33.D解析:阴虚证见口干,但不欲饮,兼见潮热、盗汗、颧红等症;湿热证见口渴,饮水不多,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腻;痰饮内停见大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兼见头晕目眩,胃肠有振水音;内有瘀血见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见舌质隐青或有青紫色瘀斑,脉涩。

34.C解析:A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B指自觉眼睑、眦内或目珠瘙痒的症状,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C指病人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D指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以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的症状,亦称夜盲、雀目、鸡盲。E不属于问目的范畴。

35.A解析:略

36.B解析:A见于阳气不足,气血不充。B可见于肾虚、寒证、瘀血、痛症、水饮。C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D多因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E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37.D解析:A多因心脉急骤闭塞所致,可见于真心痛等病。B多因热邪壅肺,肺络不利所致,可见于肺热病等。C多因痰热阻肺,热壅血瘀所致,可见于肺痈等病。D多因气结痰凝血瘀,经气不和所致,可见于胁肋痛等病。E可由肺癌、胸部外伤等,导致胸部疼痛。

38.B解析:食滞胃脘指饮食停积胃肠,以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馊腐臭等为主要表现。胃阴虚指阴液亏虚,胃失濡润、和降,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脘腹痞胀、灼痛等为主要表现。肝脾不调指肝失疏泄,弹失健运,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更溏等为主要表现。肝胃不和指肝气郁结,胃失和降,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等为主要表现。胃阳虚指阳气不足,胃夫温煦,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

39.D解析:脏腑湿热证主要表现为身目发黄,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厌油腻,泛恶欲呕,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为阴部潮湿、瘙痒、湿疹,阴器肿痛,带下黄稠臭秽等。A、B、C、E分别属于脏或腑的表现。

40.D解析:血虚证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导致血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血液耗损过多;二是血液生化不足。血虚证主要指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

41.E解析:阳水证主要表现为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来势迅猛、皮肤薄而亮,并兼有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兼见咽喉肿痛,舌红,脉象浮数,或全身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困倦,小便短少、脘闷纳呆、泛恶欲吐、舌苔白腻,脉沉,若化热则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42.E解析:略

43.B解析:一般来说,动物角、甲、壳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大多需要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植物药中,苦楝皮等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与一般药同入汤剂时,也需先煎。另外,有的药久熬可使其毒性降低(如川乌、草乌、附子、雷公藤等),亦应先煎。

44.A解析: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45.A解析: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秕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庫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46.B解析:A、C宜空腹服用,D宜饭前服用,E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B宜在饭后服用。

47.E解析:桑叶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叶。

48.A解析: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49.A解析:A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B凉血滋阴,泻火解毒。C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D清热凉血,散瘀止痛。E清热镇痉,平肝息风,解毒消肿。血热妄行。

50.C解析:略

51.A解析:略

52.A解析:A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能清泻三焦之邪火、长于泻心火而除烦,善导心、肺、胃、三焦之热及肝胆湿热之邪由小便而解,其清热利湿作用甚佳。B清肝,明目,通便。C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兼能凉血止痢。D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E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兼能利尿、透疹。

53.C解析:生地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主治阴虚发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玄参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54.A解析:A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常用于咽喉肿痛,痰盛咳喘,尤宜于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B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C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D清热解毒,凉血利咽。E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55.D解析:A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B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C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D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E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56.D解析:A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B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C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D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E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57.B解析:清热药药性寒凉,容易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热病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如遇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故尤须明辨,不可妄投。

58.E解析: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常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证。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又常用于脾虚水湿内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其固表止汗及安胎之功,均与补气健脾作用密切相关,可用于脾虚卫弱,肌表不固之汗多及脾气虚弱而胎元不固者。

59.C解析:A润燥滑肠,下气,利水。B健脾,渗湿,止泻,排脓。C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D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E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60.C解析:略

61.B解析:略

62.B解析:A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B疏肝理气、消积化滞。C破气除痞、化痰消积。D行气止痛。E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63.D解析: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64.E解析: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65.D解析:A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B利水渗湿。C清热利湿,通淋,消肿。D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E利水渗湿,泻热。D甘淡性寒,既能利水,又能解暑热,是治暑湿、湿温的常用药。

66.A解析:A开窍宁神,化湿和胃。B开窍醒神,辟秽止痛。C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D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E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67.D解析:大补阴丸:熟地黄、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

68.A解析:方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润燥滑肠;当归养血和血,辛润通便;牛膝补肾强腰,其性下降;枳壳宽肠下气;泽泻入肾泄浊;少加升麻以升清阳,使清升而浊降。

69.B解析:其组成:蜀椒、干姜、人参、胶治。

70.C解析:真武汤: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实脾散: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槟榔、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

71.E解析:略

72.E解析:其组成有: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73.A解析: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凉膈散:凉膈泻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74.B解析:其组成有: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黄、人参、丹参、玄参、茯苳、五味子、远志肉、梧梗。

75.E解析:其组成有: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

76.C解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77.E解析: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結梗。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78.C解析:略

79.E解析: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有: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炒)、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

80.A解析:略

81.C解析:方中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82.B解析: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共为臣药。与君药相伍,以助安神除烦之功。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大量之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

83.D解析: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

84.C解析: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体现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85.B解析:生化汤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主治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86.E解析: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87.A解析:补中益气杨主治:①烦劳内伤。②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③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④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88.A解析:大秦艽汤祛风清热,养血活血。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89.A解析: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主治肺卫气虚证。

90.B解析:舟车丸行气破泄,逐水消肿,通利二便。用于水肿臌胀、形气倶实之证。

91.D解析: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对应到脏腑上为,肝乘脾、脾乘肾、肾乘心、心乘肺、肺乘肝。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92.C解析: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对应到脏腑上为,肝乘脾、脾乘肾、肾乘心、心乘肺、肺乘肝。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93.A解析:气能生血,是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气能生血还包含了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营气与津液入脉化血,使血量充足。血能载气是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94.D解析:气能生血,是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气能生血还包含了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营气与津液入脉化血,使血量充足。血能载气是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95.B解析:人体之气由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后化生水谷之气,简称为“谷气”,布散全身后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部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96.D解析:人体之气由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后化生水谷之气,简称为“谷气”,布散全身后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部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97.E解析: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失宣降及肺气耗伤的病机变化。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重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

98.A解析: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失宣降及肺气耗伤的病机变化。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重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

99.D解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特点是: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上肢内侧为手太阴肺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上肢外侧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内侧,内踝尖上8寸以下为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尖上8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下肢外侧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100.E解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特点是: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上肢内侧为手太阴肺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上肢外侧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内侧,内踝尖上8寸以下为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尖上8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下肢外侧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101.C解析:冲脉可以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循经上至头,下至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可谓贯穿全身,分布广泛,为一身气血之要冲,故能“通受十二经气血”。且上行者,行于脊内渗诸阳;下行者,行于下肢渗诸阴,能容纳和调节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之气血,故有“血海”和“十二经咏之海”之称。任脉为诸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

102.B解析:冲脉可以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循经上至头,下至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可谓贯穿全身,分布广泛,为一身气血之要冲,故能“通受十二经气血”。且上行者,行于脊内渗诸阳;下行者,行于下肢渗诸阴,能容纳和调节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之气血,故有“血海”和“十二经咏之海”之称。任脉为诸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

103.A解析:治病求本是中医治则之一,在临床运用之一治则的时候,必须正确把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故正治与反治都属于治病求本。

104.A解析:治病求本是中医治则之一,在临床运用之一治则的时候,必须正确把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故正治与反治都属于治病求本。

105.A解析:脾气虚证多表现为腹胀纳少,甚则食后胀甚,大便溏薄,或肢体倦怠,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水肿,舌淡苔白,脉缓弱。该病例符合此证的表现。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或尿少,周身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该病例符合此证的表现。

106.E解析:脾气虚证多表现为腹胀纳少,甚则食后胀甚,大便溏薄,或肢体倦怠,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水肿,舌淡苔白,脉缓弱。该病例符合此证的表现。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或尿少,周身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该病例符合此证的表现。

107.E解析:略

108.A解析:略

109.E解析:略

110.D解析:略

111.A解析:血瘀证可见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固定,在腹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称为癥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可见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显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皮肤显露红色脉络),或下肢筋青胀痛,妇女可见经闭。气陷证主要表现为头晕目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以气虚证伴有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

112.B解析:血瘀证可见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固定,在腹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称为癥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可见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显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皮肤显露红色脉络),或下肢筋青胀痛,妇女可见经闭。气陷证主要表现为头晕目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以气虚证伴有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

113.A解析:肺肾气虚主要表现为咳嗽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乏力,自汗,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心肺气虚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咳喘,或气短,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114.D解析:肺肾气虚主要表现为咳嗽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乏力,自汗,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心肺气虚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咳喘,或气短,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115.B解析:略

116.E解析:略

117.A解析:略

118.B解析:略

119.A解析:A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B清肝热,通便。C泻热行滞,通便,利水。D泻下逐饮、消肿散结,E泻水逐饮,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形证俱实者。

120.A解析:A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B清肝热,通便。C泻热行滞,通便,利水。D泻下逐饮、消肿散结,E泻水逐饮,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形证俱实者。

121.C解析:A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B清热泻火,滋阴润燥。C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D清热生津,消肿排脓。E清火明目。

122.C解析:A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B清热泻火,滋阴润燥。C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D清热生津,消肿排脓。E清火明目。

123.E解析:A凉血止血,化痰止咳。B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C收敛止血,消肿生肌。D本品有化瘀而不伤正,止血而不留瘀之特点,药效卓著,实为血证良药。E能温经止血。

124.A解析:A凉血止血,化痰止咳。B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C收敛止血,消肿生肌。D本品有化瘀而不伤正,止血而不留瘀之特点,药效卓著,实为血证良药。E能温经止血。

125.B解析: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常用于热毒血痢,配伍他药兼治阴痒、疟疾等证。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常用治痈肿疮毒,瘰疬痰核;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以及热入营血,舌绛神昏等证;也可用治热淋涩痛。另外,连翘心尤长于清心泻火而善治热入心包,高热神昏的病证。

126.A解析: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常用于热毒血痢,配伍他药兼治阴痒、疟疾等证。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常用治痈肿疮毒,瘰疬痰核;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以及热入营血,舌绛神昏等证;也可用治热淋涩痛。另外,连翘心尤长于清心泻火而善治热入心包,高热神昏的病证。

127.A解析:A安神解郁,活血消肿。B养心阴,补益心、肝之阴血。C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D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E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128.D解析:A安神解郁,活血消肿。B养心阴,补益心、肝之阴血。C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D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E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129.E解析:A清利湿热,利胆退黄。B利湿祛独,祛风除瘦。C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D清热利湿,止痒。E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130.C解析:A清利湿热,利胆退黄。B利湿祛独,祛风除瘦。C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D清热利湿,止痒。E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131.B解析: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主要用于痰热咳喘和中风痰迷,惊病癫狂;牛黄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神昏,小儿惊风癫痼以及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等。

132.E解析: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主要用于痰热咳喘和中风痰迷,惊病癫狂;牛黄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神昏,小儿惊风癫痼以及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等。

133.A解析:蛇床子的功效是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土茯苓的功效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要用于治疗梅毒,肢体拘挛,湿疹瘙痒以及痈肿疮毒。

134.D解析:蛇床子的功效是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土茯苓的功效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要用于治疗梅毒,肢体拘挛,湿疹瘙痒以及痈肿疮毒。

135.A解析: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136.D解析: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137.A解析: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赛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138.E解析: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赛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139.E解析:舟车丸行气破泄,逐水消肿,通利二便,用于水肿鼓胀、形气俱实之证。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枳实消痞丸消痞除满,健脾和胃。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枳实导滞丸消滞利湿,泻热通便。

140.D解析:舟车丸行气破泄,逐水消肿,通利二便,用于水肿鼓胀、形气俱实之证。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枳实消痞丸消痞除满,健脾和胃。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枳实导滞丸消滞利湿,泻热通便。

141.C解析:大建中汤温中补虚,降逆止痛;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沬,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142.D解析:大建中汤温中补虚,降逆止痛;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沬,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143.D解析:连朴饮由制厚朴、黄连、石菖蒲、制半夏、炒香豉、焦栀子、芦根组成;三仁汤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组成。

144.C解析:连朴饮由制厚朴、黄连、石菖蒲、制半夏、炒香豉、焦栀子、芦根组成;三仁汤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组成。

145.E解析:葛花解醒汤主治酒积伤脾证,表现为眩晕呕吐,酒食伤脾,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苔腻脉滑。健脾丸主治脾虚食积证,主要表现为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薄腻,脉虚弱。

146.A解析:葛花解醒汤主治酒积伤脾证,表现为眩晕呕吐,酒食伤脾,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苔腻脉滑。健脾丸主治脾虚食积证,主要表现为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薄腻,脉虚弱。

147.D解析:略

148.B解析:略

149.C解析:略

150.A解析:略

以上是环球网校小编为大家发布的关于“2020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二试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的内容。各位考生可以提前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环球网校小编后续会为大家发布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二试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等更多内容。

环球网校老师们还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二试备考资料,大家要点击下方按钮免费下载哦。各位考生要抓紧时间备考,赶紧刷题哦,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中医执业医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王文娟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查询

中医执业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医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中医执业医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