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校新闻

媒体关注

给同路人,分享我的备考点滴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1日 17:36:22 来源:环球网校
7月30日高级经济师查分,点开熟悉而又难用的界面几番折腾后,终于看到了自己高级经济师(金融)的分数:73,一个不高但也不算低的理想成绩,8月中旬也顺利通过了公示,就此心也终于放下来。今年以来发生的第一件心满意足的事情,是通过自己3个月的努力实现的,有些心情和感受也想记录下来。

一、高级经济师考试意味着什么?

2020年开始,高级经济师的评审增加了全国统一考试的要求,北京因为疫情从2021年开始第一次统一考试,这对于中级刚满5年符合报考条件的我来说,简直眼前一黑。实际上很多在京央企国企本身具有评审资质,单位里的同事们结合具体工作弄弄文章,找两个领导,在评审会上侃侃一番,基本也就通过了。怎么回回轮到我够年限的时候就要考试捏?(中级也是)哭笑不得……

但是瞬间也清醒过来,其实考试意味着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意味着更加公平选拔,意味着靠人情世故评职称的时代一去不返。对于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思索的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再也不用因为和领导关系不好就失去报送资格,再也不用因为年头资历尚浅就无法参加评审,再也不用报上材料以后还要去维系着那些无效的关系,总之,大家先一起考,分数线是硬杠杠,没过就是有天大的关系,也再等明年。

说真的,挺好!

二、成为高级经济师的条件

高师考试只是职称评审的第一步。仔细阅读高师的评审要求,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足够的工作实践经验,以及灵活运用各类理论、政策法规的能力。如果说“中级”意味着理论知识积累到达一定水平的话,那么“高级”就要求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和成熟运用了。从《考试大纲》的要求看,“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有从事高级金融实务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应试人员熟练掌握金融相关理论、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金融政策与法规,深入、恰当地开展金融研究、服务和管理等”,也证明我对此理解无太大偏颇。

回顾自己过去10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日常的积累,我对自己是否符合这些条件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接下来就是相关的报考准备工作了。

三、细致做好报考准备工作

考过中级的人都知道,和报名网站斗智斗勇、和报考流程较量高下是家常便饭。不过因为有了中级的经验,所以总体来说也不算复杂。几个关键点要注意:

1.一定一定一定不要错过每一个关键时间点。要注意考试大纲的刊出时间、考试报名时间、资格核查时间、缴费时间和最终考试时间及地点。这几个时间点通常跨度很大,从2月份发布大纲到最后6月19日正式考试,中间你错过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将半年的准备付之东流。如果实在做不到好记性(比如我),就借助一下电子手段,利用手机或者微信等app设置提醒。另外现在受疫情影响,考试前还需要做72小时内的核酸测试,时间要算好,不要投机取巧,到了现场检查是很严格的,不要因为这些细节误了考试。

2.尽快购买官方考试书籍。伴随考试大纲刊出的,是中国人事考试网上推荐的官方考试书籍。这个不用说了,一定要买,而且要买正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不要借其他人的往年考试书,高级和中级不一样,考察内容不是基础理论知识,而是行业当下时事及最新政策要求,往年的书就算是学霸专用,也是过时的,看了反而被误导。第二,在官网上买官方正版书,确保内容准确的同时,通常出版社会附送往年真题或练习题,这些都是附加优惠,不买正版书在网上找起来也费劲,不要因小失大。

3.有条件的建议上上课。高师考试的题型设置多样,考核点复合程度较高,答题需要综合、灵活地应用有关专业理论和政策法规,合理、深入进行判断、分析或评价。考试和工作不一样,即使是天天接触的金融知识和法规政策,在考题中出现时往往还是会让人觉得陌生。从我的经验看,上上网课,通过专业老师对考点进行讲解,能更好帮你从应试的角度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一些考试技巧也有助于你从容应对考场上的实战情况,有条件有时间的,建议报一个班。

四、陪自己度过漫长的复习岁月

这个说的有点夸张,其实从拿到书到正式考试,真正准备的时间也只有3个月左右,并不漫长,更多的功夫是在过去5-10年自己在具体工作中的积累。如果你平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政策文件的学习和时事热点的追踪,那么准备起来会相对轻松一些。当然这3个月的准备也非常关键,是有针对性的重点突击,把时间分配好是关键。复习备考的笔记

1.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从2021年高师金融的考试大纲来看,考点涉及10个专题,小考点无数,3个月的时间其实很紧张。我将复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14-4月底):第一遍全面学习。这个阶段差不多40天时间,每个专题需要3-4天来学习,其实时间是蛮紧张的。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不是记忆,而是要全面了解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要理解书中给出的框架,善于做好笔记,并结合时政热点,迅速判断和锁定重要内容,为第二阶段的重点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5月):第二遍重点内容回顾和运用。1个半月辛辛苦苦啃完书,结合日常经验,我判断今年的考察重点可能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科技创新。然而遗憾的是,我的这个判断并不准(所以才说上课很重要~)实际考试中,科技创新专题有所涉及(数字人民币),但绿色金融和对外开放我准备就很少,主要是因为觉得书里篇幅不大,加上碳中和概念的爆发是在考试大纲出来之后,复习资料有限,我觉得可能会明年再考,就没有投入精力,算是比较大的失误吧。总结经验就是:不要低估了出题老师虐你的决心哈哈,在不在大纲里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当前国家和市场最关心的,更加关键!

第三阶段:(6月1日-考前)真题复习和记忆。这个阶段很重要很关键。考高师的人,大多都是拖家带口身负重任的中年人吧,记忆力衰退,琐事缠身,我在复习过程中很多时候翻了第二页就忘了第一页,很多观点、理论、说法,一看就会,一写就废。要恢复自己的记忆力,真题的训练必不可少。强迫自己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记忆去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这个过程有助于帮自己重新组织前两个阶段塞进脑中凌乱的知识点,能够从一个点出发,穿针引线地将繁杂的知识点串起来,也方便记忆,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真题的训练。

2.忍受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怀疑与否定。

第一次做真题的时候,我真是踌躇满志地打开试卷,又一脸懵逼地合上了考题的。真的,没想到自己首次直面考题竟会无从下笔,脑子一片空白。过去学习背诵的记忆点在那一刻从脑中烟消云散。事实上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对自己的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产生过怀疑。加上自己是独立复习,没有加入类似学习小组或学习群里,很多问题和疑惑无从倾吐,无人理解,比较孤独。

但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孤独的。

我其实是想说,所有在学习中出现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都是极其正常的反应。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满意,才会激励自己去寻找更优解,探索最佳路径,不要因此失去信心,要靠自己走出困境,坚定信心。

3.给自己设置适当的目标。

高师考试不是高考,也不是CFA,不按分数高低情况决定通过率,而是明明白白、干干脆脆的“60分万岁”。所以,不要在乎自己能取得多高的分数,不要在乎别人是否比自己多复习一些内容。这是一次自己和自己的对决:只要拿下了试卷中60%的考点,就是成功。

因此,无论是在复习阶段还是正式考试的时候,遇到记不住、理解不了的地方,要学会放弃,学会move on。金融领域涵盖万千,有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有银证保各类型机构,有对外开放、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花样百出的新概念,我们从事的具体工作本身也不要求我们理解和掌握全部行业知识。所以,要放过自己,对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在考试时遇到难题有选择地放弃,更好地分配时间,把精力用在自己会的地方,努力争取高分。这个心态对我来说也是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五、战场上,要好好发挥battle技巧

正式考试的这一天终于到来。6月19日,很热,考场外人潮汹涌,回忆一下子带到了当年的高考(矫情一下~)机器前坐定,监考官核查完身份,就要全面集中精力,发挥所有的考试技巧,与考题好好battle了。

1.检查机器、输入法、桌子椅子空调电扇卫生间等等外部设备。考场上突发状况很多,早点进入考场,这样差不多有20分钟的时间帮助你熟悉周围环境。这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人嫌空调大窗户吵,有的人手机一直响,有的人水撒了,有的人blah blah~这些都很难免,不要受到干扰。我自己是带了一瓶小矿泉水(撕掉标签免得被误会),带一件小外套(预防正好不幸坐在空调风口下),带一支削好的铅笔(这是考场唯一允许带的工具),坐定以后就不要再管其他人,天塌下来,只要机器还亮着,你要做的就是答题。

2.遇到难题怎么办。这是一定肯定必定会发生的,比如我打开试卷以后就发现,基本上一道题也没复习到。这时候千万不要乱了阵脚,冷静下来,先做会的,不会的往后放(同时利用考试软件里的标记功能打上记号)。这次考试总共四道大题,由于基本上都不是我重点复习的内容,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无差别地一道一道作答。但是相对来说绿色金融和碳中和近期看到的新闻比较多,我就优先做了这道题以免后面忘了;其次是对外开放,之前复习真题的时候有系统性地背诵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要点都堆上去,等回头过来再整理;再次是第一道数字人民币,不管会不会,先漫谈几句总是对的,而且判断题中人的说法是否正确,一般来讲都是错的嘛,所以就算再不熟悉的题,也有几分是赠送的,不要白不要。最后是论述题,这是大题,不要和前面的简答题混在一起,以免思路凌乱。系统、全面地回顾一下之前复习的内容,把相关的要点先放上去,再逐题梳理,总是能够得到分数的。

3.回答题目的方法。我是分条分点作答的,算是一丢丢小技巧吧。毕竟全部都是主观题,判卷老师的时间也有限,不可能看你长篇大论。一般来说,一眼看到得分点的回答更令人有好感,所以个人建议在作答的时候,不要在乎篇幅,要在乎清晰度,要把关键点越突出显示越好。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因为这个过程辛苦又孤独,所以难忘。人到中年,应对这样客观无情且冷漠的机考越来越少了(就剩科目一了吧),生活中被人主观评价选择的时候却越来越多。简单回顾一下,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肯定。接下来还有论文评审阶段,也不是容易过的关,也要被人主观质疑评判和选择(哎~),希望最终有个好结果。

也祝愿每个备考的同路人都能享受这个过程,逢考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