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行为强化的类型与方法

来源:环球网校 发布时间:2019-09-17 11:05:17 点击量: 分享:

实务操作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实操课频道小编特别整理了“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行为强化的类型与方法”这篇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强化的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奖励的方式可以是给予地方喜爱的实物、代币、金钱,亦可以是微笑、点头、称赞和表扬。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较大点的小孩仍有吸吮手指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一旦他不再吸吮手指了,立即停止对他的批评。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批评、罚款等。这种惩罚必须注意,惩罚的是什么,意义要明确,时间要适当。如随地吐痰,当即罚款即是正惩罚的一例。

(4)负惩罚:这是指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如小孩完成作业之后可以让他看电视剧"西游记",没有完成则不让他看了。

2. 强化的方法

(1)塑造(shaping):这是行为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塑造是通过强化的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塑造过程中,采用正强化手段,一旦所需行为出现,立即给予强化。

在塑造方法的应用中,要注意制定适当的目标。比如要塑造什么行为,每一步应怎么做,每一步都要定出可以给予强化的标准。假定要塑造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的行为,第一步的标准可以是当孩子得到吃的东西时,知道问一声别人(妈妈、爸爸或爷爷、奶奶)要不要吃。如孩子问了,虽然没真把自己的糖果给别人,也可以表扬他,因为达到第一步的标准了。当这种行为稳定地出现时,第二步的标准可以是他真的把自己的糖果给别人(父母、爷爷、奶奶),此时若他只是问别人要不要,没真的给别人时,就不再表扬他了,而只是在符合第二步标准的行为出现时,再予以表扬。第三步可以扩展到邻里的孩子,他可以注意到家人以外的人了。如此做下去,使孩子的行为一步步接近希望的行为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有时标准可能定得高了,对方一下子达不到就需重作些调整,把标准降下来一些。另外要有意造成利于对方出现此行为的环境。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可创造良好的治疗气氛,利用此法帮助来访者一步步接近治疗目标。

(2)代币管制法(token econmics):代币管制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这是使用有形的可以得到实物奖励的正强化的方式之一。代币指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其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等。来访者可用这些证券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我国许多精神病医院,已采用此法管理病人,使精神病人的不良行为减少,生活秩冶好转。此法亦可用于培养儿童的适应性行为。在治疗过程中,直接使用此法的机会可能很少,但治疗者可将此法教给来访者本人,或应用于集体治疗之中。

(3)消退法(extinction):这种方法采用的方式是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消弱以致消失。例如,小孩藉哭闹的方式引起大人注意,若大人对此不予理会,孩子哭得没意思了,即会自行停止此行为。曾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4岁的女儿前来咨询,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患有"多动症",因为她总是在家里乱跑乱跳。治疗者经了解发现,这个女孩虽活动过多,但并非多动症患者。探其始末,这位母亲说,起初家里人(父母、爷爷、奶奶)认为小孩子这样跑跑跳跳很可爱,大家都很高兴地看着她笑。后来,次数多了,大家都厌烦了,于是就批评小孩,并都以不满的神色看着她。治疗者帮助这位母亲分析:她的女儿并没有患多动症,由于家里的大人起初给女孩子又跑又跳的行为以鼓励式的正强化,后来又给予了正惩罚,所以才会有现在这种情的出现。女孩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正强化也好,正惩罚也好,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行为受到强化而固定了下来。消除这一行为的最好方法是当女孩孩再次这样做时,大人不再去注意她,让她的这种行为自行停止。这就是采用了消退的方法。

在使用消退法时,注意要同时强化对方出现的适应性行为。而且做时一定要坚持住,因为往往在开始时,情况可能比以往更糟。比如上例中所说的女孩,在大人不予注意时,可能会以更激烈的行为吸引大人关注。此时,一定要坚持这样做下去,若稍有动摇去注意她,这种行为对女孩就会变成一种不定期的强化而使其不良行为不易消退。

环球网校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实操课频道为您提供的“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行为强化的类型与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实操案例、方法等内容点击下方按钮进入题库免费下载。

课程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