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乡规划师 > 城乡规划师备考资料 >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2)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2)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城乡规划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采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有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1.并宜在踏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2.住宅间距
3.建筑密度
4.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属于公共绿地
5.高层住宅的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应为3.5万平方米/公顷
6.居住区内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满足宽度≥8米;面积≥400平方米
7.居住小区道路控制指标为7-13%
8.居住区级道路:其控制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米。机动车道路最大纵坡不得超过8%。
9.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10.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11.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12.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
 有出入口:组团路不应小于2.5m,小区路不应小于5.0m。
 无出入口;组团路不应小于2.0m,小区路不应小于3.0m。
 距山墙:组团路不应小于1.5m,小区路不应小于2.0m。
13.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以外
14.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起止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及小区路边1m;距房屋墙角1.5m
15.居住区绿化率指居住区内各种绿地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16.居住区建筑密度指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之比率
17.居住区用地由住宅、公建、道路及公共绿地构成。
18.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有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
19.居住用地选择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注意与工业、就业区的关系,尽量依托现有城区,注意保护文物,留有发展余地。
20.在地震设防的城市中,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m
21.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2。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 m2/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 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m2/人。
22.城市道路总体布局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米,干道网密度为2-3公里/公里2,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米。
23.机动车一条车道宽度为3.5米,快车道宽为3.75~4米。
24.城市主干道的车行道路的宽度一般为14~18米,红线宽度为30~45米。
25.城市次干道的红线宽度为25~40米。支路的红线宽度为12~15米。
26.每米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每小时1000-1200辆,自行车道坡度一般2%~5%。长度不应超过30米。
27.城市道路走向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
28.公共设施的规划布置要求包括:公共设施项目要配套齐全;服务半径合理;与交通组织结合好;按公共设施本身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合理的建设顺序;充分利用城市原有设施等。
29.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有截流、扇形、分区和分散形式
30.城市供热系统供热管道应尽量放在道路一侧:东西方向时:供水管北面,回水管南面。南北方向时:供水管东面,回水管西面。
31.给水管与建筑物基础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不小于3米
32.管沟有通行、半通行和不通行三种。半通行管沟净高1-1.8m
33.场地边界、道路、管线的位置,要采取统一的城市坐标系及标高系统
34.管线尽量在道路红线以内埋设,首先考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其次将检修次数少的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如给排水管)不宜设在乔木下
35.可燃易燃管道一般不允许在交通桥梁上跨河
36.各种管道的覆土深度规定(覆土深度:由地面至管顶或管沟顶)
给水管 冰冻线  以下0.2;且≥0.6
污水管 ≤350 以下0.3;且≥0.6
给水管 ≥400 以下0.5;且≥0.7
煤气管  以下0.5;且≥0.8
电缆 ≥0.7
热力管    有沟≥0.5;无沟≥1.0
37.热力与排水、电力线尽量不交叉
38.有污染的项目严禁在居住区、文教区内选址建设
39.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行政区划三个因素
40.铁路客运站距离市中心在2-3公里以内
 多尘货物作业区,应距客运码头保持不小于100米的距离
 机场位置宜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的两侧
41.仓库用地的地下水位与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5米
42.城市绿化率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至少达30%以上时,才能起到改良气候的作用
43.我国城市的设计重点是空间形体、环境规划
44.城市设计的原则 人为主体原则、历史延续、个性表现、视觉和谐、使用功能与思想艺术统一
45.城市广场设计要点 面积和比例尺度取决于功能观赏要求客观条件、空间组织满足人活动观赏需求、建筑物主次分明关系良好、交通流线车流通畅行人安全方便管理、地面铺装与绿化满足功能技术艺术要求、重视原有广场的利用和改造
46.广场根据性质可分为:市民广场;建筑广场和纪念广场;商业广场和市场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宗教广场;交通集散广场。
47.梯形广场的方向性最强
48.广场地面坡度通常采用0.02% 。
49.城市景观是城市形态特征对人们视觉的感受
50.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 适用经济、美学、时代、大众、地方特色、生态、整体
51.构成城市景观的空间元素街道、广场、建筑、绿体、山石、雕塑、水面
5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物质形态保护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 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
2) 历史地段的保护;
3) 城市形态特征的保护

  >>>  更多关于城市规划师的复习资料:

               城市与城市发展复习资料一

               城市与城市发展复习资料二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复习资料一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复习资料二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编制复习资料

               主要专项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的实施复习资料

               《管理与法规》考前辅导资料

               2008年城市规划师规划实务复习资料及应试要点

               百度更多关于注册城市规划师的复习资料

城乡规划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城乡规划师资格查询

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城乡规划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城乡规划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