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乡规划师 > 城乡规划师备考资料 > 城市规划师讲义之城市规划原理(八)

城市规划师讲义之城市规划原理(八)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城乡规划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三、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大纲要求
1、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
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3、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一)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了解)考 P36
跨入21世纪,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全球性经济议题得到普遍关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当代城市规划必须适应形式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
『例题』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可持续发展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D.互联网
答案:ABC  
1、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影响绝对不可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
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另外,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决策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支撑。
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变革现行发展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达到最少限度的耗费自然资源以及最低限度的产生废弃物;提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管理、科技、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人类共同纲领。
3、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目标: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区团体和民众积极参与,建设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人类住区的发展任务: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改善住区环境和管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业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推动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提供良促进一改一推)
(二)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了解)考 P36
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度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
1、知识经济四个主要特点
科技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资源,被称为无形资产;
信息技术:使知识能够转化为数码信息而以极其有限的成本广为传播;
服务产业: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人力因素:空前重要,人的智力取代人的体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资源,因而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所在。
『例题』下列属于知识经济特点的是(     )。
A.科技创新     B.信息技术      C.资金流动    D.人力素质
答案:ABD   
2、高科技园区四种类型
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与所在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紧密相关,以大学所提供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
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地域联系,往往是政府计划的项目;
技术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
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计划。
当今世界的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仍是发达国家的国际性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东京等
总之,知识经济将催生各种高科技园区,它将是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大的中心城市仍然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基地。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地区(如北京和上海),发展较为成功,因为科技创新的环境比较成熟。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都是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为主,主要是制造装配基地,而研究开发层面仍然留在发达国家。尽管如此,这些高新产业园对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城市或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了解)考 P37
1、经济全球化
定义:指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扩大。
基本特征:
(1)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管理与控制――研究与开发――生产与装配三个基本层面的空间配置已经不再受到国界的局限。
(2)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国际贸易额占各国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关税壁垒正在彻底瓦解之中。
(3)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4)信息、通讯和交通的技术革命使资源跨国流动的成本日益降低,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城镇体系结构性变化(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
(1)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的管理与控制、研究与开发和制造与装配三个层面往往集中在同一城镇,城镇间依赖程度相对较小,因而城镇之间的经济活动差异在于部类不同而不是层面不同 ――城镇体系水平结构。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三个层面的聚集向不同城镇分化,经济空间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与装配层面的空间扩散和管理与控制层面的空间集聚,城市间依赖程度较大――城镇体系垂直结构。典型例子――春兰集团
这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导致城镇体系的两极分化。在城镇体系的顶部,是少数城市对于全球或区域经济起着管理与控制作用,末端是作为制造与装配基地的一大批城镇。
 经济中心城市的特点:○1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性或区域性)总部的集中地,因而是全球或区域经济的管理与控制中心;○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房地产、法律、财务、信息、广告和技术咨询等),以满足跨国公司的服务要求;○4知识创新的基地和市场;○5信息通讯和交通设施的枢纽。
   典型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四)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了解)考 P38
1、知识传播的信息化大大缩短了从知识产生到知识应用的周期,促进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2、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亲近大自然、家庭内工作、中心区娱乐、消费、社交等。
(五)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熟悉)
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实践――都市村庄
美国规划师对于战后的郊区化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住区发展模式,称为都市村庄,具有以下特点;
(1)    形态紧凑;
(2)    密度适当;
(3)    混合用地;
(4)    公共交通为主导;
(5)    街道面向步行者;
(6)    调试性较强的建筑。
2、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同时包括了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
我国当今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实践是开发区。

城乡规划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城乡规划师资格查询

城乡规划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城乡规划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城乡规划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