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历年试题 > 2010年10月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B级)

2010年10月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B级)

更新时间:2013-03-27 21:05:45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10年10月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B级)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四川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B级)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

  A.神话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2.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 】

  A.公元前1000年左右

  B.公元前1500年左右

  C.公元前2000年左右

  D.公元前2500年左右

  3.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4.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5.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双轨学制最早产生于 【 】

  A.西欧

  B.东亚

  C.北美

  D.南美

  7.教师形象的核心是 【 】

  A.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蜡烛形象

  D.人格形象

  B.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规律,做到 【 】

  A.循序渐进

  B.抓关键期

  C.因材施教

  D.面对学生整体身心

  9.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10.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

  A.心理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物质性隐性课程

  D.观念性隐性课程

  1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的是 【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亚里士多德

  12.为反对学校主导目标、价值观而产生的失范行为属于 【 】

  A.情感型失范行为

  B.目的型失范行为

  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3.贝尔和兰卡斯特所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 【 】

  A.导生制

  B.道尔顿制

  C.活动课时制

  D.特朗普制

  14.最经常使用的认知学习评价的方法是 【 】

  A.行动观察

  B.实验

  C.测验

  D.评定

  15.在教育研究中,非结构性观察也可视为 【 】

  A.定量观察

  B.定性观察

  C.变换式观察

  D.参与式观察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 或未选均无分。

  16.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包括 【 】

  A.学习目的的单一化

  B.自我意识减弱

  C.生理成熟期提前

  D.价值观念多样化

  E.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多

  17.教学设计的特征包括 【 】

  A.指导性

  B.操作性

  C.预演性

  D.隐含性

  E.难控性

  18.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 【 】

  A.观察法

  B.作品表现法

  C.问卷法

  D.整体印象法

  E.表演评价法

  19.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 【 】

  A.目的在于揭示普遍规律而促进理论的发展

  B.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

  C.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

  D.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E.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的方案

  20.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包括 【 】

  A.全民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信息化

  D.教育全球化

  E.教育个性化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德育

  22.教育制度

  23.课程标准

  24.教学策略

  25.相对评价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6.简述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27.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28.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9.简述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30.简述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社会原因。

  31.简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2.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33.试述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解析]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神话起源说。

  2.【D】[解析]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2500年前的埃及。

  3.【A】[解析]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4.【C】[解析]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5.【B】[解析]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6.【A】[解析] 双轨学制最早产生于西欧。

  7.【A】[解析] 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

  8.【B】[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师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9.【C】[解析] 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学科课程。

  10.【B】[解析] 制度性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11.【B】[解析] 苏格拉底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的人。

  12.【C】[解析] 见“价值取向行为失范”定义。

  13.【A】[解析] 贝尔和兰卡斯特所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导生制。

  14.【C】[解析] 最经常使用的认知学习评价的方法是测验。

  15.【B】[解析] 非结构观察由于不追求量的确定,同样也可视为定性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C、D、E】 17.【A、B、C】 18.【A、B、E】 19.【B、C、D】 20.【A、B、C、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2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的、连贯的、目标一致地开展工作。

  2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25.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6.(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27.(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8.(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

  (2)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4)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5)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

  (6)在课程评价上,要朝着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29.(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流派,其基本主张是:

  ①知识一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②知识接受的教学过程。

  ③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④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流派。

  ①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②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③程序教学的方法。

  (3)认知教学理论流派。

  ①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②动机一结构一序列―强化原则。

  ③学科知识结构。

  ④发现教学方法。

  (4)情感教学理论流派。

  ①教学目标: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人。

  ②非指导性教学原则。

  ③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学习。

  ④师生关系的品质。

  30.(1)社会规范失控。

  (2)文化的商品化。

  (3)城市化的影响。

  (4)价值观多元化。

  (5)人口流动问题。

  31.略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2013年教师资格通用版保过班辅导震撼上线!八折优惠!    2013各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2.(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2)专业知识的拓展:首先是量的拓展,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此外,知识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教师个体独到的感悟、体验和经验总结。

  (3)专业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4)专业自我,具体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职业状况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对未来工作情景有较高的期望,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

  33.(1)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

  ①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制定适合班集体实际水平的发展目标。

  ②依据班级发展目标制定各科教学、班级教育工作、班级活动目标体系。

  ③引导学生设计“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④在班集体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注重提高班集体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集体中每个成员精心设计个性发展目标。

  (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

  ①科学地诊断班集体人际关系的现状。

  ②重视班级骨干队伍建设。

  ③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④正确对待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采取群体心理疏导或者首领角色转换等方法,使它的目标、价值规范等与班集体整合。

  (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①协调班集体内的各种组织和成员的关系。

  ②协调与各任课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其他班级的关系。

  ③班主任要协调班集体、社会、家庭的关系。

  ④班主任要协调好班级内各种活动和事务。

  (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①活动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社会生活。

  ②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能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③活动类型要丰富多样,为学生发挥潜能提供舞台。

  ④明确活动中“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关系。

  (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①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

  ②营造社会化环境。

  ③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④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⑤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