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 >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申论概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申论概述

更新时间:2013-07-18 11:08:33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申论概述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  技巧专讲  冲刺密卷  个性定制

  一、申论含义

  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初试科目,申论要求考生认真研读给定资料,准确理解材料反映的主题, 在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并用文字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它主 要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等能力。通过对“申”与“论”的进一 步解释,有助于加深对申论的理解。

  (一)“申”的含义

  申,即述、“说明”的意思,是一种客观性的说明,是一种进一步展开性的说明。《辞海》关于“申”的 解释是:表达、表明、明白,如重申前意、三令五申。《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申”的解释是:说明,申述, 详细说明,如申述理由、三令五申、重申前令。由此可见,“申”的核心意义:8卩“说明”,把事物、事理、 事由解释明白,说明清楚;并且这种说明、解释是客观的,是不能附加主观色彩的。“申”的引申意义是 “伸长”、“施展”,指进一步地表达观点,并把观点展开。针对申论作答而言,就是基于给定资料,客观 地从表层到深层地说明材料给定的意图,而不能凭主观想象。

  【例1】概述资料2―3提供的主要信息。要求:概括全面,表述简洁,字数不超过300字。(200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例2】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 一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 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 试《申论》试题)

  【例3】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 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例4】根据“给定资料6”,试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 用考试《申论》试题)

  【分析】上述试题中的“概述”,都具有“申”的含义,重点在于把事物说明清楚。如【例1】针对给 定资料提供的范围,既要客观、全面地说明给定资料中的主要信息,又要简洁明了。【例2】针对给定 资料的限制,既要说明问题的“点”,又要说明由“点”而引发的不同层“面”上的变化,以点带面。

  【例3】概略地说明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些试 题可以看出,申论的“申”,实质就是一种说明,是一种具体、集中、简要的说明。【例4】相对于前三个 例题又有所区别。【例1】【例2】【例3】着重体现在对给定资料归纳性的说明,【例4】则侧重于对给定 资料的分析后的说明,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表现“申”特征的题型。试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的 内容,对资料中出现的特定词语“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给予客观、准确的解释,即从“解释”的角 度体现了“申”的另一说明特点。这种说明形式上类似于“名词解释”,但它不是单纯地对一个名词本 身意义的说明,而是侧重于通过对给定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指定词语作出准确的概括说明。这类题型 的出现,增加了“申”的说明性的难度。

  (二)“论”的含义

  论:是议论,是分析和说明后的议论;是看法、主张、认识、观点、态度等主观性行为。《辞海》中关 于“论”的解释为:议论、讲述,如一概而论;学说、主张、观点,如唯物论。《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论”的 解释:分析和说明事理,或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和文章等。论,是文体,属于议论文体。所以,“论”的 核心意义就是“分析和说明”,在说明事物、事理、事由“是什么”的同时,还要分析其“为什么”、“怎么 样”。这种分析性的说明本身就具有主观色彩。因而,“论”就是在对给定资料中事物、事理、事由客观 性分析后,说出看法、表示态度、明确认识、提出观点。需要强调的是,在作答申论时,“论”也不可脱离 材料泛泛而论,而必须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论。

  【例5】“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策略,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 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 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例6】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 “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 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2010年中央、国家 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省级)) ,

  【分析】上述试题中的“见解”、“启示”,都属于“论”,是考生在“申”的前提下对自己的主观性认 识进行“论”。这种“论”是基于对给定资料的客观事实、事物、事理、事由的看法、观点或态度的阐述。 【例5】是针对“给定资料11”中的观点来谈“见解”。这种“见解”的形成需要对“我国粮食问题对策”做 一个客观的分析,即粮价与补贴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论”得扎实,提出的“见解”才具有说 服力和宏观性。【例6】测查考生对一段话的思考,要求回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这不仅需要阅读 本段资科,而且要将这段话放到资料中,在“围海造田”、“围湖造田”、“退耕还海”、“退耕还湖”这些具 体做法中去体会。同时,要从政府的立场来思考,所得出的启示应该是政策性的。

  (三)“申”与“论”的关系

  “申”是“论”的前提和基础,“论”是“申”的目的和结果;“申”在先而“论”在后,“申”不清则“论”不 明,“申”不足贝11“论”无立;“申”字当头,“论”字为纲;“论”从“申”出发衍生,“申”为“论”保驾护航;“申” 与“论”在结构上应是前呼后应、相互映照。

  “申”与“论”的结合,实质就是客观性说明与主观性阐述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到由表及 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与阐述。

  【例7】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资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 以简述并谈谈你的看法。(200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分析】该试题要求将“申”与“论”分别作答,其中“简述”为“申”,“看法”为“论”。首先客观简要 地说明资料中两种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倾向性观点,其次再“谈谈”对这两种观点的主观看法。该题

  “申”在前“论”在后,是一道典型的“申而论之”题。

  (四)申论的含义

  综上所述,“申论”就是申说、申述、申辩、议论、论述。具体到申论试卷而言,就是针对给定资料中 的事物、事理、事由、事件进一步分析说明,从而确立观点、论述理由、发表见解,合理地推论资料与资 料之间、观点与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本质

  我们可以从申论的认识误区中发现申论的本质。

  (一)申论不是写作文,写作能力不是考查重点

  一些考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较强,觉得考申论用不着准备;另一些考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差,一时半会儿也提高不了,准备了也没用。可以说,把考申论看做是写作文是当前最大的认识误区。 申论考试的针对性、试题的指向性鲜明,综合测试概括、提炼、加工、分析、整合等多方面能力,而不单 单是文字水平、写作能力。一些文采飞扬的文章得不到高分,甚至得分很低,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首 先必须认识到的是,申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答案出自材料”,必须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论述, 而不能脱离材料自由发挥。

  (二)申论不是策论,提出对策不是全部

  申论渊源于策论,但又不等于策论。广大考生一定要扭转申论等同策论,就是提对策措施的固定 思维模式。的确,申论借鉴了“策论”根据实际需要选拔人才的理念,也借鉴了“策论”不为文而文的写 作要求。这是一致的地方。但两者的差别更大,主要是:策论要求考生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 论证某项国家重大政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考生从给定材料 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查的是处理材料、分析材料、论述材料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公务 员处理日常事务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把申论当作策论,甚至认为申论就是针对某个问题提几 条对策建议,这就把申论简单化了。

  (三)申论不是个性写作,忠于材料是关键

  有人认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纯客观的,是模式化考试;申论则是纯主观的,是个性化考试。作 答申论试题,只要见解独到、风采飞扬,充分体现个人的才情和见识就能取得高分。这又是很大的误 解。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尽管申论没有所谓的唯一的标准答案,但也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判。 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标准,赋予阅卷老师很大的自由裁量权,那么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将受到 损害。因此,一定程度上而言,申论考试还是标准化的考试,甚至可以说得极端点,申论试题是一道貌 似主观的客观题。作答申论最关键的是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忠于材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论述,当 然有点风采自然更好。申论写作最忌讳的是,脱离材料主旨天马行空地乱写一通。这个现象比较普 遍,很多考生考后感觉不错,但得分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了材料,脱离了主旨,必须引起高度 重视。

  (四)申论不是学术论文,需要的是通俗易懂

  很多高学历的人往往凭借掌握的理论知识,认为拿下申论不在话下,而实际上多遭“滑铁卢”。因 为,申论考查的只是公务员在日常政务中所需的一些基本的能力,与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要求是不 一样的。使用概念、范畴和严密的逻辑进行分析论证是科研人员的本职,绝对不属于普通公务员的业 务工作。相反,在作答申论时,夹杂太多的学术语言,追求“片面的深刻”,甚至把申论写成了学术论 文,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精深的分析和论述很容易把阅卷老师搞得“一头雾水”,即使阅卷老师能明 白,但是与申论的要求也不相符。因此,回答申论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只要通俗易懂即可。在作答

  时,一定要力避学术化倾向。

  (五)申论不是杂文时评,站在政府立场十分重要

  很多考生把申论当做写杂文评论,语言辛辣,嬉笑怒骂,抓住一点集中火力攻击,往往写得酣畅淋 漓,十分痛快。这或许是一篇好杂文或好时评,但绝不是一篇好的申论文章。申论写作,立场十分重 要。既然是党政机关选拔公务员,那么,作答一定要从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政治立场要 正确,而不能从一个旁观者或者批判者的角度去论述。否则必低分无疑。这是很多首次参加考试的 考生容易犯的错误,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惕。另外,杂文评论重“论”,重亮出自己的观点或批驳 错误的观点,而申论则是“申与论并重”,重点是对材料反映的主题进行概括分析,推论材料与材料、材 料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阐述理由,进行论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带着材料这个“镣铐” 跳舞。

  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申论不是什么,这有助于揭开蒙在申论上的面纱。那么,申论的本质究竟是 什么?说到底,申论是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实质上是一种虚拟的行政行为, 作答申论的过程就是考生模拟公务员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并展 开论述的过程。这是申论最核心的东西,也是申论考试的出发点。

  温馨提示:请大家及时关注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及论坛,小编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公务员考试最新信息。

  编辑推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提高答题速度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构思文章的策略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 如何审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万能八条释义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