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历年试题 >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答案(2009年7月)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答案(2009年7月)

更新时间:2013-08-26 22:38:34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09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2009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C 4. A 5. C 6. B 7. A 8. A 9. B

  10.A 11.A 12.C 13.A 14.C 15.B 16.D 17.C 18.C

  19.B 20.A

  二、填空题

  21.20世纪60

  22.自我监控

  23.比奈

  24.140

  25.接受学习

  26.知识保持

  27.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8.短时记忆

  29.服从

  30.动机性遗忘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31.元认知

  32.外部反馈

  33.心智技能

  34.发散思维

  35.他律到自律

  36.认知风格

  37.参与式领导

  38.课堂社会环境

  39.关注学生

  40.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三、简答题

  41.(1)获得与消退。当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间隔时间很短(几乎同时出现),二者多次重复,则可以建立一个条件作用;而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则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42.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报名专题 保过套餐八折优惠

  43.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即学生努力学习求得学业成就,并不是把这种成就看成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那里得到赞许或许可。

  44.一般认为.高创造性者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有独立性。

  45。(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认知特征。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四、论述题

  46.群体动力是指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

  (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教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帮助形成认同感,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另外表扬和鼓励强化凝聚力,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称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教师应自觉地帮锄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知识学习,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各省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教师资格频道 教师资格论坛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