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师 > 经济师备考资料 > 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辅导:第三节 货币均衡

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辅导:第三节 货币均衡

更新时间:2014-01-27 09:40:20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摘要 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辅导,供备考2014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学习。

财经课新春促销2折起|合格标准|成绩单=优惠券|全程一对一

 环球网校经济师微信|经济师考试考后征文绚丽开启~~ |查分报喜帖~~

    查看汇总》》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辅导汇总

  第三节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一)IS曲线与货币均衡

  IS曲线上的点表示商品市场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量,故IS曲线上的点表示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

  储蓄(S)构成资本的供给,投资(I)构成资本的需求。由于储蓄是收入(Y)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IS曲线表示在不同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组合下,商品市场均衡(S=I)点的轨迹。

  ①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②均衡的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对于给定的利率水平,IS曲线表明为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总产出必须达到的水平。如果经济活动位于IS曲线右边的区域,说明存在超额的商品供给。这种商品的超额供应会导致非计划的存货增加,促使企业减少生产,这又使产出下降到IS曲线上。如果经济活动位于IS曲线左边的区域,则说明存在超额的商品需求。超额需求导致存货非计划的减少,促使企业增加生产,这又使产出回升至IS曲线上。

  以上分析表明,产出有向满足经济均衡条件的IS曲线上各点靠近的趋势。

  (二)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要求货币的供求相等,即 L=M 。

  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需求量(L)等于货币供应量(M),故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

  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

  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L取决于Y(总产出)和利率i,并且,货币需

  求与总产出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所以,LM曲线表示在不同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组合下,货

  币均衡(L=M)点的轨迹。

  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超额货币需求);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超额货币供给);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利率有向满足货币均衡条件的LM曲线上各点靠近的趋势。

  (三)IS-LM曲线与两大市场的同时均衡

  从理论上说,E点决定了两个市场同时均衡(S=I,L=M)时的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加入国际收支(BP)的内容,就发展成了IS-LM-BP模型。这是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经济均衡的一个重要经济模型,凡能影响汇率的因素(利率、实际国民收入、价格水平)都会使得BP曲线移动。 如果三线交于一点,表明国内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三个市场都处于均衡。

 

财经课新春促销2折起|合格标准|成绩单=优惠券|全程一对一

 环球网校经济师微信|经济师考试考后征文绚丽开启~~ |查分报喜帖~~

    查看汇总》》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辅导汇总

  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及标志

  (一)货币均衡实现的条件

  ①货币余额的实际需求和利率

  决定;②货币均衡要求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上式中,如果我们假定Ms和P是已知的,那么,货币能否均衡就取决于国民收入Y和利率r这两个重要条件。

  1.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

  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国民收入没有超额分配现象,则货币均衡能够实现。否则,财政超额分配,即财政赤字,并发行货币弥补;银行超额分配,即信用膨胀,则会导致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通货膨胀。

  2.利率水平达到均衡状态

  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是由货币供求的条件决定的,是指在货币供给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正好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利息率。一方面,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货币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利率可以调节货币供求,从而使货币供求达到均衡(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提高利率可以减少投资、减少货币需求)。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 物价变动率是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

  在体制转轨时期,对物价实行国家定价的商品正在逐步减少,实行自由定价的逐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当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时,一部分表现为物价上涨,而另一部分又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一种表现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例题1?单选题】在市场经济制度下,( )是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

  A.物价变动率

  B.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C.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结合

  D.货币发行速度

  【答案】A

  【解析】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物价变动率是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因此,正确答案为A。

  三、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 ①健全的利率机制;②发达的金融市场;③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货币均衡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就货币供给而言,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一方面社会公众因持有货币机会成本加大而减少现金提取,这样现金比率h缩小,货币乘数加大,货币供给增加;另一方面,银行因贷款收益增加而减少超额准备金来扩大贷款规模,这样超额准备金率e下降,乘数变大,货币供给增加。所以, 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

  就货币需求而言,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人们的持币机会成本加大,必然导致人们对金融生息资产需求的增加和对货币需求的减少,所以, 利率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当货币市场上出现均衡利率水平时,货币供求相同。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外,还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例2?多选题】(2011真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前提条件是( )。

  A.稳定的物价水平

  B.足额的国际储备

  C.健全的利率机制

  D.发达的金融市场

  E.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答案】CDE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2014年初/中级保过套餐       注册送2014年经济师预习班   成绩查询

   2014年经济师刘艳霞独家主讲 《中级经济基础》历年考题解析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或加经济师考试QQ群:30118361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经济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经济师资格查询

经济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经济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经济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