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历年试题 >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真题及知识点7.6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真题及知识点7.6

更新时间:2015-07-21 09:24:53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199收藏79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真题及知识点  【真题回顾】  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2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真题及知识点

  【真题回顾】

  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2012上半年全国统考)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答案:D。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相关知识点】

  品德形成的过程

  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品德即形成了。

  【15年考题预测】

  【辨析题】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编辑推荐: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课程全面热招中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领取通知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 | 报考须知 | 考试流程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要点汇总

  2015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写作训练 | 幼儿散文练笔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