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师 > 经济师考试大纲 > 中级商业1V1直播第一次测评题及答案

中级商业1V1直播第一次测评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15-09-09 15:49:01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196收藏78
摘要 一、单项选题1、下列关于商品流通的表述错误的是()。A 商品流通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唯一途径B 商品流通联系着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C 商品流通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能起到有效的调节D 商品流通过程是指商品从消
一、单项选题
1、下列关于商品流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商品流通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唯一途径
B. 商品流通联系着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
C. 商品流通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能起到有效的调节
D. 商品流通过程是指商品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运动的经济过程
【答案】D
【解析】A选项体现的是商品流通的实现功能;B选项体现的是商品流通的中介功能;C选项体现的是商品流通的调节功能;D选项:商品流通过程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经济过程。故D错误。

2. 商品流通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唯一途径,这体现了商品流通的(   )功能。
A. 实现功能     
B. 中介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流通加工功能
【答案】A
【解析】参考商品流通功能中调节功能相关内容。A选项,商品流通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唯一途径体现商品流通的实现功能。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要进入流通过程,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D选项是物流的要素之一。

3、商品流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运动形式和运动过程是(   )。
A. 信息流      
B. 商流     
C. 物流     
D. 货币流 
【答案】B
【解析】 参考商流的特性与功能相关内容。商流是商品流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运动形式和运动过程,故选B。

4. 下列物流要素中,(  )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而进行的操作。
A. 运输    
B. 存储    
C. 包装    
D. 流通加工 
 
【答案】C
【解析】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以及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分为工业包装和销售包装。
 
5.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装卸搬运、处理等活动属于微观物流构成中的()。
A. 供应物流     
B. 废弃物流      
C. 生产物流      
D. 回收物流
【答案】B
【解析】要区别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企业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包装物、边角余料等进行分类、回收、加工转化的活动过程是回收物流。废弃物流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装卸搬运、处理等活动的过程。

6.原油从石油开采公司流向炼油厂的物流过程属于宏观物流中的()。
A. 初级产品物流    
B. 次级产品物流     
C. 中间产品物流     
D. 最终产品物流
【答案】A
【解析】初级产品物流:是指初级产品(如原油、原煤)、农产品(如谷物、原木)在被采矿企业、农业企业生产出来并出售给中间产品生产企业的过程中形成的实物流转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7、商品流通对社会再生产过程具有极为有效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A. 调节社会资源合理流动
B. 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C. 调节生产企业、消费企业经济利益关系
D. 调节社会生产力布局的有力工具
E. 衔接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 
【答案】 ACD
【解析】 参考商品流通的功能相关内容。B选项,是实现功能的体现,故错误;E选项,是中介功能的体现,故错误。

8、下列属于信息流的特征是(  )。
A. 时效性     
B. 共享性     
C. 依附性     
D.可加工性 
E不可加工性
【答案】 ABCD
【解析】 参考信息流的特征,包括:时效性、依附性、可加工性、共享性,可知不包括不可加工性,故选D。

9、商流运行的影响因素包括(   )。
A. 消费水平     
B. 市场营销     
C. 生产水平     
D. 市场     
E. 与商品相协调的货币量 
【答案】 CDE
【解析】 参考商流运行的影响因素,包括:(1)生产水平;(2)与商品相协调的货币和货币量;(3)商品流通企业及其效率;(4)市场及其他交易载体,故选CDE。

三、案例分析题
10、城市A有人口4万人,城市B有人口1万人,城市A与城市B的距离为30公里,那么,城市A与城市B的商圈边界各是多少?

【解析】雷利的零售引力法则公式:

11、一个消费者有机会在同一个区内3个超市中任何一个超市购物,已知这三个超市的规模和三个超市与该消费者居住的时间距离如下表所示:

商店 时间距离(分钟) 超市规模(平方米)
A 40 50000
B 60 70000
C 30 40000
如果该消费者对时间距离的敏感系数λ=1,该消费者到每个超市的购物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赫夫模型公式:

12、某一零售商计划开设一家连锁店,经过初步调查分析,拟选了三个地区,决定从三个地区中选择一个适合建5000平方米的连锁店的地区。根据预测,它所建的连锁店每平方米必须带来20元的销售额,以实现盈利。在这样的条件下,它对三个地区的零售饱和指数分别是多少?

项目 地区
A B C
需要该商品的顾客购买人数/人 30000 15000 5000
顾客平均购买额/元 20 24 30
经营该商品的营业面积/平方米 15000 10000 2500
【解析】根据零售饱和指数公式: 

计算得出
A地区的零售饱和指数=(30000×20)÷15000=40
即该地区经营某类商品的店铺每平方米营业面积可实现40元的销售额。
B地区的零售饱和指数=(15000×24)÷10000=36
即该地区经营某类商品的店铺每平方米营业面积可实现36元的销售额。
C地区的零售饱和指数=(5000×30)÷2500=60
即该地区经营某类商品的店铺每平方米营业面积可实现60元的销售额。

经济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经济师资格查询

经济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经济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经济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