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 案例: 阅读某教师教学《怀疑与学问》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

1.【案例题】

案例:

阅读某教师教学《怀疑与学问》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

(PPT显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师:同学们,“常常”这个词能不能删去?

生:不能,不是一次怀疑, 是逐步递进的。

师:“常常”不是递进,“常常”是反复地去做一件事。 再来看看,“常常”后边有几个动词?

生:“怀疑”“辩论”“评判”“修正”。

师:那这四个动词之间的顺序能不能打乱?

生:不能。先怀疑,之后才能辩论、评判、修正。

师:对,四个动词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都是前者是基础,慢慢到最后才有了修正的学说。作者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做学问、读书、研究别人的学问的时候,都学会怀疑,他们的文章有没有让我们产生怀疑的地方呢?让我们看最后一段,有没有哪个词说得不严密?一起来读读。

(PPT显示)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师:你也怀疑一下,这里有没有哪个词,你觉得说得太绝对了,说说看。

生:都是这样起来的。

师:“都是这样起来的”,哪个词你觉得有问题?生:“都是”,太绝对了。

师:可以举个例子吗?有没有学说、发明,跟怀疑没关系,不是怀疑出来的?想想看,生活中有没有?你有没有找出来?

生:我听过一个故事。鲁班有一次上山,腿被草划破了,他仔细看了一下,叶子的形状是锯齿状,于是发明了锯子。

师:这跟怀疑没关系,跟他突然的机遇有关系。因此,只要找到一个不是这样的,就可以把这句话给推翻。那这句话应该怎么改?

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大多是这样起来的。

师:“大多是这样起来的”,这样说就严密了。

第1题

第2题

请分析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论证的严密性。(10分)


查看答案

请评析教师让学生“举个例子”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10 分)


查看答案
获取二级造价工程师定制学习规划
壮壮老师
00:00:00
2334已获取

微信号:hqwxjg1006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更多

下载快题库,随时随地刷题
碎片时间巩固知识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