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证券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模拟试题 > 2008年证券投资分析第三章模拟试题(9)

2008年证券投资分析第三章模拟试题(9)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证券从业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六)辨析题(辨别是非并作简要分析)

1.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越好。

2.失业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

3.经济繁荣,利率下降;经济萧条,利率上升。

4.发展中国家为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应尽量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5.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总是同步反映经济周期变化。

6.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有利。

7.利率水平提高,必然导致股价下跌。

8.本币汇率下降必然导致股价下降。

9.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股价下降。

10.在一个行业的初创期,说明该行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所以股票价格较高。

11.在行业的成长期,股价较为平稳。

12.在行业的稳定期,股价比较平稳。

13.在行业的衰退期,股价起伏不定。

14.某行业投入品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本行业股价上涨。

15.若替代行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则本行业股价会上升。

16.若互补行业产品价格上升,本行业股价会上升。

17.在允许信用交易的条件下,买进股票的信用交易多于卖出股票的信用交易时,说明多数投资者预期股价上涨,则该种股票价格将上涨。

18.在允许信用交易的条件下,当某种股票的远期买进少于远期卖出时,预示着股价将下跌。

19.经济繁荣,债券价格上扬。

20.当利率水平上升时,未到期债券的价格将下降。

21.通货膨胀将使债券价格下跌。

22.公司的信用级别越高,该公司发行的债券价格越高。

23.当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发生变化时,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发生相同的变化。

24.GDP 增长,证券行情一定增长。

25.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使用松的财政政策,将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26.当社会总供给不足时,单纯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证券价格下跌。

27.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增加财政赤字有助于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

28.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财政采取结余政策和压缩财政支出有助于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

29.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一方面减少财政赤字、减少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减少税收、降低税率。

30.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一方面增加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另一方面缩小税收减免范围和数额,增加税收。

31.当总需求膨胀导致总供求失衡时,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实现两者平衡。32.当总需求不足时,应增加货币供应量。

33.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将使人们的消费倾向下降。

34.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将使人们的储蓄倾向上升。

35.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减少。

36.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货币供应量增加。

3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货币供应量增加。

38.当出现通货膨胀,经济过度繁荣,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39.当产品销售不畅、资金短缺、设备闲置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松动的货币政策。

40.松的货币政策使证券市场价格上扬,紧的货币政策使证券市场价格下降。

4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证券价格将下跌。

4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将上涨。

43.外汇汇率上升,出口企业证券价格上升。

44.外汇汇率上升,进口企业证券价格上升。

45.一国资本市场开放,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证券市场价格上升。

46.一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本币汇率上升,本国证券市场价格上升。

47.外汇汇率过高,政府进行干预,证券市场价格上升。

48.本币汇率过高,政府进行干预,本国证券市场价格下跌。

答案:

1.非。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会带来诸如总需求膨胀、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等问题,因此应避免宏观经济的过热态势。

2.是。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经济问题还会蔓延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非。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4.非。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5.非。投资于股票是投资于公司未来的成长,经济周期变化是上市公司运行的宏观环境,所以股票市场总是提前反映经济周期的变化。

6.非。适度通货膨胀会刺激股价上涨,过度通货膨胀必然恶化经济环境,而且人们将资金用于囤积商品保值,对证券市场将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7.非。一般情况下,贷款利率提高,增加公司成本,从而降低利润;存款利率提高,增加投资者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两者均会使股票价格下跌。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入增加,股价受其影响可能会上涨。

8.非。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证券市场上确实如此。本币贬值,影响国际投资者对该国信心,造成资本外流,导致股价下跌。但汇率变化对国际化程度较低的证券市场影响较小。

9.是。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公司筹资困难,运行成本加大,盈利预期下降甚至亏损,红利减少甚至没有,居民收入下降,失业率增加,从而多方面促使股价下降。

10.非。一般在初创期,盈利少、风险大,因而股价较低。

11.非。在行业的成长期,利润大增,风险有所降低但仍然较高,行业总体股价水平上升,个股价格波动较大。

12.是。在稳定期公司盈利相对稳定,风险较小,股价比较平稳。

13.非。在衰退期,盈利普遍减少,风险较大,股价呈跌势。

14.非。若投入品行业产品价格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行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股价会下跌。

15.是。替代行业产品价格上升,本行业产品的需求会增加,盈利增加,股价会上升。

16.非。互补行业产品价格上升,会影响本行业的销售,本行业股价会下跌。

17.非。当预期某种股票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而买进股票的信用交易多于预期股价将下跌而卖出股票的信用交易时,预示着未来股票市场的现货价格因该种股票的售出冲销交易较多而可能出现下跌。

18.非。当某种股票的远期买进少于远期卖出时,预示着未来股票市场的现货交易价格因买进冲销交易较多,而可能出现上涨。

19.非。通常,经济繁荣,商品需求旺盛,企业资金比较充足,经营条件和环境良好,盈利增加,债券风险减少,居民收入增加因而债券投资需求增加,促使债券价格上扬。但经济繁荣,企业为筹集更多资金扩大生产,可能发行债券,将增加债券供给,从而促进债券价格下跌。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作用力对比强度决定了对债券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20.是。在债券持有期,利率水平变化必然导致债券所要求的收益率与利率水平相适应。由于债券票面利息是不变的,为实现所要求的收益率的变化,只有改变债券的价格。当利率上升时,所要求的收益率上升,价格必然下跌。

21.非。不能笼统这样说。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一方面提高了债券的收益率要求,为抵消通货膨胀造成的资金贬值损失会降低债券的价格;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增大了债券投资的风险,风险补偿的要求提高了债券的要求收益率,从而也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但在适度通货膨胀下,人们可能热衷于投资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价格上涨,这可能抵消一部分下跌效应。在过度通货膨胀时,任何资本市场的投资都起不到保值作用,人们纷纷将资金转移到实物资产的囤积商品上实现保值,债券价格下跌。

22.是。公司的信用级别高,则违约风险低,市场对该公司债券的要求收益率降低,债券价格就高。

23.非。当影响证券价格因素发生变化时,股票价格变动比债券灵敏,而且波动幅度也大得多。根本原因在于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影响债券价格变化的根本因素是预期偿债风险的大小,同时,债券的有限期限也对债券价格形成制约。股票的股息不固定,又没有期限限制,各种因素可能对公司的盈利状况有较大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股票投资收益。

24.非。持续稳定高速的GDP 增长,证券价格将呈现上升走势;高通胀下的GDP 增长,必将导致证券价格下跌;宏观调控下的GDP 减速增长,证券价格将呈平稳渐升的态势;转折性的GDP 变动,当它从负增长逐渐向正增长转变时,证券价格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25.是。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使用松的财政政策,扩大支出,增加赤字,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采取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税收减免,减少国债发行,增加财政补贴刺激企业投资需求,从而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26.是。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赤字、增加公开市场上出售国债数量、减少财政补贴等政策压缩社会总需求,证券价格下跌。

27.非。财政赤字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功能。

28.非。财政结余政策和压缩财政支出具有缩小社会总需求功能。

29.非。此时可以一方面通过增加赤字、扩大支出等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采取扩大税收、调高税率来抑制微观经济主体的供给。

30.非。此时可以一方面通过压缩支出、减少赤字缩小社会总需求;另一方面扩大税收减免范围和数额、减少税收刺激微观经济主体增加供给。

31.非。增加货币供应量将提高社会总需求,应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总需求。

32.是。增加货币供应量可增加社会总需求,因为社会总需求总是表现为货币的总需求。

33.非。降低利率将鼓励消费,消费倾向上升。

34.是。高利率将鼓励储蓄,提高储蓄倾向。

35.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运用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量变少。

36.非。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成本提高,对企业的贴现率或贷款利率提高,使社会信用量收缩,货币供应量减少。

37.是。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增加基础货币供应,货币供应量增加。

38.是。通货膨胀,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减少需求。

39.是。此时说明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中央银行采取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总需求。

40.是。松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货币供应量增加,企业资金充足,利润上升,居民收入提高,对证券需求增加,率下降,提高对证券价值评估,导致证券价格上升。紧的货币政策则相反。

41.非。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一方面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另一方面减少证券供应,使证券价格上扬。42.非。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减少货币供应,并增加证券的供应,使证券价格下降。

43.是。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出口企业收益增加,证券价格上升。

44.非。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不利于进口,进口企业成本增加,利益受损,证券价格下降。

45.非。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资本流出增加,本国证券市场需求减少,证券价格下降。

46.是。本币汇率上升,本币升值,资本流入增加,本国证券市场需求增加,证券价格上升。

47.非。外汇汇率过高,本币贬值过甚,政府通过抛售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币供应减少,证券价格下跌。

48.非。本币汇率过高,本币币值高估,政府买入外汇,增加本币供应,使证券市场价格上升.

  更多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

    200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网上辅导方案
    环球网校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频道
    百度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证券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证券从业资格资格查询

证券从业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证券从业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证券从业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