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考试考点第九章(1)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考试考点第九章(1)

更新时间:2010-08-24 19:10:15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问题

  1.定义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3.种类

  从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的角度来分,可将问题分为两类:

  结构良好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算法式

  算法式指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二)启发式

  启发式指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在启发式法中,常用到的有:手段一目的的分析法、后推法、简化法和类比法几种具体的方法。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环球网校联手多位老师隆重推出教师资格辅导

【试题】中学历年真题 中学模拟试题 小学历年真题 小学模拟试题
【经验】考前复习策略 考试答题技巧 说课经典经验 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