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教育心理学知识讲义: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

教育心理学知识讲义: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

更新时间:2010-09-13 18:45:56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

  一、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

  (一)古代思想家关于教育心理的思想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萌发了教育心理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孔丘、孟轲、荀况、墨翟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已有不少有关教育心理的思想。例如:

  1.关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作用的论述有: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2.关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有: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实知篇》)

  3.关于强调积极思考和刻苦钻研的论述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思而得之则深。”(郑玄《郑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发于随。”(韩愈《进学解》)

  4.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论述有: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礼记•学记》)

  “先易后难而渐入。”(《郑玄《郑志》)

  5.关于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论述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

  “循循善诱。”(《论语•子罕》)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些教育心理方面的思想,到了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虽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但仍没有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清朝末年至1949年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班授课,并在19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我国早期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心理学家还有肖孝嵘(1930年)、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等。

  这个时期,中国还翻译介绍了不少西方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学说和方法。如:陆志韦翻译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1926年)、宋桂煊翻译了盖茨的《教育心理学》(1936年)、艾伟翻译了《教育心理学大观》(1945年)等。此外,中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追随西方潮流做了不少心理测验工作,也进行了一些学科心理方面的研究。如在20年代作了语文教学心理和汉字问题的研究,对汉字的字形结构、音义、词汇、字量、常用字,以及横直行排列、横直阅读等都进行了研究。这对语文教学、汉字简化和文字改革工作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环球网校联手多位老师隆重推出教师资格辅导

【试题】中学历年真题 中学模拟试题 小学历年真题 小学模拟试题
【经验】考前复习策略 考试答题技巧 说课经典经验 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