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历年试题 >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1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1

更新时间:2013-11-01 13:10:08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1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  技巧专讲  冲刺密卷  个性定制

  本部分中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项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解析】B。材料中“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是关键句,选项A和D错误,材料中关于音乐和乐器都是证明观点的材料;选项C主体错误。

  2.“黑马”一词其实是从英语舶来的,原指体育界一鸣惊人的后起之秀,后指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的人,无贬义或政治含义。首先在英文中使用“黑马”的人,是英国前首相狄斯累利,他在一本小说中这样描写赛马的场面:“两匹公认拔尖的赛马竟然落后了,一匹‘黑马’,以压倒性优势飞奔。看台上的观众惊呼:‘黑马!黑马!’”从此,“黑马”便成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名词。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论证“黑马”词义的起源 B.阐释“黑马”一词的内涵

  C.分析“黑马”词义的演变 D.介绍“黑马”的感情色彩

  【解析】A。材料介绍的主要是关于“黑马”一词的来源问题,即在一次体育比赛中一匹黑色的马意外胜出。并未牵涉这个词的演变过程。

  3.中国的沙漠的确为世界上的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已经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南极洲,也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沙漠为外星研究提供理想场所 B.中国沙漠比南极洲更适合进行生物研究

  C.科学家为何选择中国沙漠作为研究对象 D.具有最极端的环境是中国沙漠的主要特点

  【解析】A。选项B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选项C“为何”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交代;选项D主体错误。材料第一句是关键句,开始就表明了材料的主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中国沙漠给世界科学家提供了类似火星的极端环境。

  4.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

  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解析】D。选项A主体理解错误,材料主要不是在讨论闰月本身;选项B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表述。材料中先提出问题:“怎么办呢?”然后回答了问题。

  5.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解析】D。选项A主体错误,材料的重点不是针对围湖造田发表看法;选项B过于绝对化;选项C太宽泛,材料用事实证明了湿地对防洪有重要作用。

  6.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解析】D。选项A主体不对,材料没有谈到“新思路”;选项B太宽泛笼统;选项C是根据材料得出的推论,不是对材料本身的概括。

  7.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向,确保人类以剩下的石油找到更好的新能源,而不是全用到几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使夏天变凉爽的能源需求上。实际上,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那些价格杠杆不起作用的地方,多是机制本身有问题的地方,改进机制,才能使价格杠杆更有效。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改革体制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的前提

  B.能源的无谓浪费问题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C.提高能源价格有利于合理利用与节约能源

  D.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

  【解析】C。材料主要表述的是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AB项都理解错误,没有把握材料主旨;材料开始就说明了“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这就是材料的观点,后面关于价格杠杆的论述不能说是文章的观点,而是证明文章的观点的。

  8.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

  B.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

  C.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

  D.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

  【解析】C。选项A主体不对,材料不是在谈“创意”;选项B把“吸引顾客”放在第一位,与材料原意不符;选项D仅仅强调“关联性”与材料强调重点不符。材料第一句后半句(转折后面)是关键句,强调的是商业设计应该“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所以选C。

  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

  A.中国银行业 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解析】C。从“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可以看出,在“硬币”所处的这个转折复句中,讨论的主语应该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其一面是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习惯,另一面是个人负债率很低。

  10.“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 )

  A.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解析】B。选项A“付出代价”之说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选项C是感慨的对象而不是感慨的内容本身;选项D主体不对。本题的问题和要求特别值得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材料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即要求回答的是作者的“感慨是什么”,而不是“对什么发生感慨”。

  11.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 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 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 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 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 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 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准确地重现了。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A.③ ⑥ ⑤ ② ④ ① B.⑤ ① ⑥ ③ ② ④

  C.① ⑥ ③ ⑤ ② ④ D.② ④ ⑥ ③ ⑤ ①

  【解析】D。句①是作者的结论,其他句子是得出结论的依据。这一结论是对“心理活动”和“创作活动”二者的结论,循着这一顺序和思路看其他句子,则句②④说的是心理活动,③⑥说的是创作活动,则可知举个材料的顺序是:先谈心理活动②④,后谈创作活动⑥③,再用众所周知的哲理⑤作佐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①。

  12.歌德评价帕格尼尼“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忘记了当时正在流行的霍乱。在维也纳,一个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一个乐队在演奏,当得知这只是一个叫帕格尼尼的意大利人用一把小提琴奏出的声音时,盲人大叫一声:“这是个魔鬼!”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帕格尼尼:( )

  A.火一样的激情 B.魔鬼般的演奏

  C.超强的模仿力 D.高超的表演力

  【解析】D。选项A主体错误,材料并没有仅仅强调他的“激情”;选项B的“魔鬼”说不是所有人的感觉;选项C中的“模仿力”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材料中无论是歌德、巴黎人还是维也纳的盲人,都被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表演征服,强调的是他高超的表演力。

  13.费孝通在反思一生学术研究时,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根据这段文字,“文化自觉”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文化的发展方向更为可控

  B.使人们能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文化

  C.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文化的来源和特点

  D.使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转变更为容易

  【解析】A。之所以要对文化有自知之明,为的就是要尽可能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也即选项A所含之意。

  14.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解析】C。年轻人在收到对方略带讽刺的信之后仍旧写感谢信给对方,显然是由于其谦逊的态度改变了对方最初的决定。选项BD均属于就事论事,而选项A所说机会在“不经意”中获得,显然与题干倾向不符。

  15.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气候变暖:( )

  A.会使全球降水总量减少 B.对局部地区来说利大于弊

  C.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C.将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C。题干的叙述多数都是在阐述气候变暖的不利因素,也即选项C所说的“消极影响”。

  16.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气象研究所的墙上写这句话的目的是:( )

  A.希望人们多理解气象工作的困难和苦衷

  B.督促员工致力于杜绝工作中的任何差错

  C.劝勉员工甘于默默无闻、不计个人名利

  D.突出气象研究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解析】B。既然这句话贴在研究所的墙上,那么自然而然是为了给员工看,而且这句话的内容显然也是为了告诉员工气象工作的重要性,起的是对员工的督促作用。

  17.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自己看成是万物之主。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都是经过长达30亿年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

  A.大多数思想家并不理解进化论的思想

  B.真正的思想家应对所有物种一视同仁

  C.所有物种事实上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黑猩猩与人类的进化史实际极为相似

  【解析】C。材料中“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直接的反驳了大多数思想家把自己看作是万物之主的说法,然后举例说明了“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都是经过长达30亿年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的。”

  18.几次拿起《十字路口的顽童》这本书,几次又放下,因为不时会有画面打断我的思路,那是在我18年的教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顽童的画面。有意思的是,其他学生凝固在我记忆中的是“图片”――形象;而他们却是”视频”――故事,他们所占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漫长的教学生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

  B.顽童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许多故事

  C.顽皮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

  D.这本书触动“我”对教学生涯的许多联想

  【解析】C。题干叙述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顽皮学生和其他学生之间的比较,顽皮学生占据老师记忆的更多“内存”,以“视频”形象出现,显然都是为了表述他们形象更为生动深刻的观点。

  19.汽车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品,汽车厂商支持环保事业、进行环保宣传,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环保应当是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但要求汽车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来做环保,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会持久。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才是长久之策。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环保与实现企业利润存在矛盾

  B.发展环保事业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

  C.技术革新是解决汽车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

  D.汽车企业应在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环境保护

  【解析】C。如何实现汽车利润与环保的双重效果,这是题干的主要内容,而这个途经最终归结为技术的革新。

  20.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

  A.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变 B.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C.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D.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

  【解析】A。题干分为两个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前”,“60年代之后”,这两部分的叙述具有明显比较的意思,也即阐述防洪理念转变的过程。

  热点文章:2014年国考资格审查结果查询入口 2014年国考报名序号查询入口开通

  编辑推荐: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判断推理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数量关系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数量关系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言语理解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