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 >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概括方法与技巧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概括方法与技巧

更新时间:2013-07-18 11:31:03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概括方法与技巧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  技巧专讲  冲刺密卷  个性定制

  一、概括含义及特点

  (一)概括的含义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抽取出 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简单说,概括 是由较小范围的认识上升到较大范围的认识,是由某一领域的认识推广到另一领域的认识,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普遍性认识可以是对事物的表面特征的概括,也可以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比如“不长羽 毛的,两脚动物”这是对人的表面特征的概括;“能借助于语言进行抽象思维,会劳动的动物”则是对人 的本质特征的概括。申论中的概括,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有助于我们形成事物的概 念和对其规律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必须借助于抽象,没有抽象就不能进行概括。所谓抽象,就是在分析、 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本身,以及事物的其他属性分离开来,并把本质特征提 到首要的地位加以认识。在进行抽象或概括时,要注意舍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选择主要的、本质 的属性,再通过概括推论到同类事物的全体。

  申论中“概括”的含义具备了上述概括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对给定资料中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归 结在一起,归纳它们具有的本质属性,根据试题要求形成对资料的整体认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 资料中的“相同性”提取出来,形成对本质属性的认识。在对申论给定资料进行概括时,首先要选择资 料中的主要问题,其次选择资料中的有关联的问题,最后选择资料中可以解决的问题;舍弃所有次要 的问题、无关联的问题、可不解决的问题以及一切非本质属性的问题。

  (二)概括的特点

  一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二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三是文字表达简明 扼要。

  概括所形成的认识,一可以是关于事物性质的。如通过一件事实材料,或者根据一句话,我们可 以将其概括到“精神”的高度。这就是关于事物性质的概括;二可以是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即根据 两个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将其概括达到“本质”深度,如“经过顽强拼搏,可以取得成功”,这反映 的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顽强的意志是成功之母”;三可以是关于事物性质 和事物之间关系的。这种概括属于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概括。如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中,可 以概括出“事物必须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对同一事实所作的概括,可以有高低不同的层次。概括 的层次越高,就越具有理论色彩,但也越容易概括不当。

  二、概况类型

  从理论意义讲,概括类型的划分有很多种。

  根据资料的多少,可分为整体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整体性概括,是在对某类事物所有个体了解 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是指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典型性概括,是将依据对某类事物中的 典型性事物的认识而上升为普遍性认识的概括。

  根据资料的性质,可分为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经验概括是对事实或感性认识材料的概括;理论 概括是对理性认识材料的概括。如恩格斯在把握当时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批判了 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所作的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哲学理论 的概括。

  申论考试中出现的概括类型,从理论上讲多属于“整体概括”和“经验概括”。但是具体到申论试 卷中,概括的表述方式有概括主要问题和概括主要内容。

  (一)概括主要问题

  概括主要问题,是指通过阅读理解给定资料中的事例、现象、数据等,分析归纳问题中具有消极、 负面影响的信息,提炼出反映问题的本质属性或根源。所谓“主要问题”,是指资料中的本质性问题、 根源性问题。在给定资料中,它一般是通过具体的“现象问题”、“表面问题”显现的。考生通过对这些

  表面问题的消极或负面影响归纳和区分,从中挖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炼出抽象意义的结论。 一句话,概括主要问题的“点”就是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作答这类题型,体现出考生对资料中反映 的所有问题的认识、看法、观点,特别是概括能力和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

  “概括主要问题”的类型如下:

  1.归纳概括型。

  特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给定资料、部分资料或语句进行本质的“提炼”。主要问题多具有消 极性和负面因素,归纳要从具体问题入手,概括时上升到本质、精神高度。

  【例2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 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例22】“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 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市级以下))

  【例23】给定资料1 一6反映了诸多民生问题,谈谈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要求: 准确、简洁、有深度。字数不超过200字。(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分析】这些题目均属于“概括主要问题”类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作答时对给定资料的内容归 纳分析过程不需要在试卷上做出文字整理,卷面作答重心主要在“概括”文字。作答这种类型的“概括 题”,在文字表述上注意:首先要归纳给定资料中具体问题的表现特征,其次提炼问题的相似特征,最 后总括问题的本质特征。概括过程呈递进式,文字表述呈逻辑性。【例21】是2000年国家第一张申 论试卷中的第一题,也是国家申论试卷中唯一出现过“概括主要问题”题型的试卷。这道题的出现,奠 定了“概括题型”在申论试卷中“不二”的“第一题”地位。但是从2001年直到现在,国家申论试卷中没 再出现过此类题型;到2006年,该题型也正式退出浙江省申论试卷。“概括主要问题”以其他设问形 式出现在申论试卷中,其位置仍然是“第一题”。

  2.归纳推理型。

  特点以个别性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为结论”,具体有对词语的解释或语句的理解两种命题形 式。作答词语解释时,要明确词语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事物的数量与范 围;作答语句理解时,首先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其次弄清关键词词义,最后串联关键词,依托给定 资料内容,形成对语句的完整理解。 ‘

  【例24】请根据给定资料,对红色旅游概念中“红色”的内涵进行阐释。要求:准确、简明。不超 过150字。(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例25】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对文中“积极的治理与防范胜过消极的躲避”这一表述的理解。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申论》试题(A类))

  (二)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是相对于“概括主要问题”而言的。所谓“主要内容”是指给定资料中的主要问题 所涉及的范围,“概括主要内容”就是侧重对主要问题影响“面”的归纳,属于对给定资料主要内容的宏 观性归纳。

  概括主要内容的种类:一是针对资料内容进行抽象意义概括,二是针对资料内容概括观点(问 题),三是针对资料内容归纳概括。其特点:可以针对资料内容的全部谈,也可以针对资料中部分内 容谈,或者概括试题要求的范围来谈,总之角度是灵活的,重点在于对给定资料的横向性归纳并谈出 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概括主要内容:一是指“主要内容”有多少,如有几件事,有几个方面,有几层意思•,二是指“主要 内容”是什么,是什么性质、哪种属性;三是准确地归纳“主要内容”的主旨。如果说,概括主要问题重 在“点”的挖掘与归纳,着重体现于概括问题的性质及根源的话,概括主要内容则重在“面”的集中与归 类,着重体现于概括问题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打个比方:概括主要问题如“神似”,概括主要内容就 如“形似”。

  概括主要问题与概括主要内容异同体现在:第一,两者都是对给定资料的归纳与概括,都是对给 定“定性”式的归纳与概括;第二,概括主要问题是对众多问题的性质归纳与概括,是对“点”的提炼;概 括主要内容是对不同事件、观点、矛盾等数量的归纳与概括,是对“面”的总结。概括主要问题一般不 涉及过多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必须包含“主要问题”。

  【例26】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 试《申论》试题)

  【例27】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上述资料的主要内容。(200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分析】这两道“概括主要内容”试题在2001年国考和浙江省考申论试卷中第一次同时出现,为 最后一道题。从2001年到现在,无论是国家申论考试,还是浙江省申论考试,以“概括主要内容”为命 题内容的试题均没有再出现。但是“概括类”题型始终变化莫测,每年都会在这个题型基础上衍生出 新的命题样式。浙江省则在10年后的2011年申论试卷中,再次出现“概括主要内容”题型。在其他 省级的申论中,这道题型出现了“变”或“不变”的“两重”境地。因此,试卷难易度的不稳定性也多来自 于这种题型的不确定性的变化。 1

  “概括主要内容”试题类型:

  1.全部归纳概括型。

  这类题型的特点:一是以客观归纳为主,归纳过程中不掺杂任何主观性倾向观点或评价。二是 给定资料内容为作答对象,内容一般涉及给定资料中的众多方面,如现状、问题、影响、原因、经验、教 训、趋势、措施等,作答时一定要审读清楚试题要求概括的主要内容。三是作答这类题型,要把握的核 心点是:审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

  【例28】请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A卷))

  【例29】座谈会中涉及的观点,需要加以整理,假定你是座谈会主办方的工作人员,请对这次座 谈涉及的主要问题逐一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 论》试题)

  【分析】这两题从性质上讲,都属于“概括主要内容”题型,只是在表述的形式上有些变化,这会 给我们在审题理解上造成一种障碍。々卩【例28】这道题如果看字数要求作答,是一道典型的“概括主 要问题”题,但是在题干中明确标注概括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且是反映给定资料的全部。【例29】这 道题第一眼看上去,像是属于“概括主要问题”题型,但“逐一概括”已经把作答性质提示出来,尤其是 在文字要求上“不超过300字”已经明确将试题作答形式的“刚性”要求摆出来,所以在作答时一定要 严格按“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来进行。

  2.部分归纳概括型。

  这类题型特点:一是针对给定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概括,一般对部分内容的界定多是有“影响 性”的事件,或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二是边归纳边分析,在归纳中突出主次,在分析中突出内容的重 点和性质。

  【例30】结合“给定资料10”中“东梁煤矿被低价转让”这一事例,指出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2010年9月全国联考《申论》试题)

  【分析】这道题就是根据给定资料部分内容,即一件事例来进行概括。这类“概括主要内容”具 有影响性功能的题型,一般在概括时,除对具体事例过程进行整合外,对事件要有适当的分析。

  三、概括方法

  (一)求同辨异

  申论给定资料一般都是包含着多种信息要素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相互区别、对立的观点和资 料。这就需要考生对这些资料加以区分或辨识。求同辨异,包括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异中辨异三种 类型。

  同中求异,指在相同资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通过寻找和把握资料中的这些不同点,来挖 掘和提炼整理资料所要表达的观点,从而得出有分量的结论,由此确定整个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或 王要观点。

  异中寻同,有时相异的资料只是表现形式有差异,而本质上具有相同属性,所以在相异资料中寻 找其共同点,就是挖掘其本质相同点。

  异中辨异,就是在相异资料中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挖掘其分歧点,由此入手进行观点的提炼,使观 点更加鲜明。

  温馨提示:请大家及时关注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及论坛,小编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公务员考试最新信息。

  编辑推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 如何审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万能八条释义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事务文书型议论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文章的三要素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