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辽宁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辽宁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更新时间:2015-10-10 17:10:10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摘要】距离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时间还有一个多月,作为今年的教师资格考生,你准备的怎么样了?本文为辽宁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为备考的你量身准备,希望对

    【摘要】距离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时间还有一个多月,作为今年的教师资格考生,你准备的怎么样了?本文为“辽宁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为备考的你量身准备,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小编预祝你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专题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辅导汇总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作用于人,产生综合效果,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生物特征,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这些遗传素质构成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在人的发展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人的发展首先要以人的自然和生理基础为前提,它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没有这个物质前提和自然条件,人的任何发展都无法实现。一个失明的人,由于失去了视觉能力,就无法成为画家;一个先天失聪的孩子,不能发展其听觉,也很难成为音乐家。

  在所有遗传素质中,大脑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展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们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能使人产生正常的心理观念,对外界环境加以认识和反映,使得人的接受教育和学习成为可能,这种生理机制是一切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儿童生理基础正常,也使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和进行学习成为可能。

  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各种发展提供了可能,要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还需要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离开了环境和教育,遗传所给予的发展的可能性就不能变为现实。狼孩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狼孩虽有着人的正常生理结构,但从出生后便在自然环境中终日与野兽为伴。由于离开了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而与野兽一样没有人的语言、思维、生活方式和正常的身体发展,只能与其他动物一样适应自然环境。这充分说明,人虽有优于其他动物的遗传素质,具有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但没有一定的环境影响,遗传素质所具有的可能性绝不会转化为现实。

  (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人的遗传素质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表现为人的各种生理器官在结构上的生长以及伴随而来的功能上的发展变化。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在出生时是很不完备和孱弱无力的,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有些早期运动机能的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如果儿童某一方面生理机制的发展没有达到相应的成熟阶段,就对他进行超前的训练,结果不仅是徒劳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例如,让6个月的婴儿学走路,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是无益的。成熟程度制约着教学的效果,在这方面,格塞尔曾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他以一对满46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对其中之一先作每天l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同一楼梯所需的时间,结果是受训儿 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然后当这对双生子满52周时,再对他们同时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爬梯训练。

  测量结果是,他们只用了 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这个实验说明,一种技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如果在成熟即将出现的时刻,提供适宜的学习和训练,将促使成熟的到来,加速个体的身心发展。反之,无视成熟的可能性,超越或消极地适应成熟阶段,采取“拔苗助长”或者“守株待兔”的学习、训练方法和态度,都将影响甚至阻碍个体的身心发展,削弱或降低教育和训练的效果。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晌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在外貌、性格、思维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人。这是由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造成的。人的遗传素质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等外在的差异上,也表现在神经系统的活动所造成的内在差异上,这种差异在儿童出生后就有所表现。如新出生的婴儿有的安静,有的手脚乱动,有的易于入睡,有的爱哭爱叫。当儿童长到一两岁时,他们对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在情感、注意及反应速度等方面也是不同的。根据遗传学研究表明,遗传基因里的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等物质的排列结构及其活动,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受遗传影响,一个神经活动灵敏,智力超常的儿童,使教育工作更容易进行,也比较容易成才;一个先天在某些方面,如运动、艺术、认知等方面具有较高天赋的人,如果得到适当的培养和个人努力,他在这方面的发展就比一般人快一些、高一些;一个先天智力不健全的儿童,则会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可见,遗传素质的质量对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承认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优生优育,以提高人的质量。然而,对于大多数处于常态发展的人来说,在认知和智力因素等方面差异性并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通过追踪研究认为,95%以上的儿童都具有一定才能的遗传素质,只要给予适合他们特点的学习条件,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教师资格每年考试次数统计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报名流程|考试须知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报考指南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辅导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距离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时间还有一个多月,作为今年的教师资格考生,你准备的怎么样了?本文为“辽宁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为备考的你量身准备,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小编预祝你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专题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辅导汇总

  (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巴甫洛夫曾指出:“神经活动类型在生活进程中发展变化着,并且神经活动的类型,不仅是遗传的结果,也是和有机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能养成儿童生活所必需的神经活动类型。”这说明,人的先天素质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通过一定的环境或教育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或训练,先天的遗传素质是可以改变的,其他素质也可以后天获得。遗传学研究证明:并非所有的潜在性能都必定可以在那个正在发育着的个体中获得实现,而且,神经细胞中核糖核酸的含量与人在积极活动中所接受的感觉刺激有直接联系,刺激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加速或延缓先天的生长因素。一个天生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下,也可以变成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相反,一个天生被认为神经活动属于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也会变成反应机敏、思维力强的人。一个天赋智力条件好的儿童未必将来成为一个科学家,而一个智力一般的儿童,经过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很可能成才。

  生活经验也表明,人们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增强脑的某一方面的反应能力。

  如酿酒工人具有比一般人较为敏锐的鉴别酒的能力,印染工人可以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

  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也因人的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比如今天的青少年在身高、体重和智力的发展等方面都比以前有所提高。

  尽管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它却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因此,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历史上曾出现的“生而知之”“天才论”等观点,把人的品德、智力的好坏说成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遗传决定论,是十分荒谬的。它们否认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虽然遗传对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这种影响只有通过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化为现实,《伤仲永》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曾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

  二、环境因素

  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人也不例外。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随着个体的成长,人在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认识、接受着关于环境的信息,并作用于环境。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是人与动物生存的基础,没有它,人和动物都不能生存下去。然而人的环境又与动物的环境有着本质的不同,就在于人还有其在自身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所形成的社会环境,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和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正是在社会环境中,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特征。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意义。

  (一)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社会物质文明是人类同自然进行斗争、改造自然的成果,是人类智化的自然物,它构成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生活和发展的,人的发展的程度与范围直接被这种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不同的心理内容和思想面貌。这一点可以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中加以考察。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几乎不能创造出社会物质文明,决定了人的发展程度的低下;而在当代,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和日益丰富,人的发展的程度和范围也在不断迅速地提高和扩大。因此,人的发展是以物质文明的发达程度为基础,人所处环境中的物质条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

  (二)社会精神文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社会精神文明主要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它体现为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包括语言文字、生产知识、生活经验、道德规范以及宗教、艺术、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不同的社会精神文明使人形成不同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民主生活方式等,影响着人的心理方面的发展,积极的精神生活可使人朝着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而消极的精神生活对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教师资格每年考试次数统计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报名流程|考试须知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报考指南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辅导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距离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时间还有一个多月,作为今年的教师资格考生,你准备的怎么样了?本文为“辽宁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为备考的你量身准备,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小编预祝你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专题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辅导汇总

  (三)社会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按照关系的距离、利益和性质等方面可分为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以及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国家关系、民族关系等。人在不同的关系群体中生活,受着不同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人在不同社会关系的交往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身心。

  以上几个方面的环境要素相互交织,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环境的统一体,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带有自发性和偶然性。因此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正向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但其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儿童所处的大环境、小环境,都将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心理发展的方向,形成他们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在教育中,必须分析、利用环境中积极的因素,排除和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作用,荀子曾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墨子也以染丝为例,说明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种强调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的观点,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尽管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种影响对人的发展只能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们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生产活动中,不但客观环境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离开了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再好的环境也不会对人的发展起到作用。一个儿童的家里藏有万卷书籍,但他根本不去阅读和接触,那么这种好的学习条件对他来说也是起不到作用的。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而在恶劣的环境中,却出现了很有作为的人。因此,人的思想和才能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对人们发展无论提供什么条件,总要通过人的实践和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同时,由于人们对待环境的主观态度不同,人们就有不同的发展和成就。因为人们总是按照他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需要等对客观环境作出反应的。我们常说的“逆境出人才”,就是这个道理。那种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认为人对环境只能消极适应,或认为人在早期环境中所受的影响一旦形成,终身不能改变等“环境决定论”,更是错误的。

  三、教育因素

  教育,从广义上说,属于社会环境中的一种,但与社会中其他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以它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系统性、严谨的组织性和影响上的广泛性在人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一)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人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明确的目的性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影响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自发性、片断性和方向的不一致性,无组织、无计划、无明确目的,而且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因而它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不完整的。其他环境和社会活动不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按照一定的需要作出取舍,选取那些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符合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因素,使人按照一定的社会的思想道德的要求,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和持久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有组织、有计划,集中时间专门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教育的这种组织性、计划性和时间的集中性,保证了学生所受教育的系统性,克服了社会教育分散、零碎的缺点。另外,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经过精心选择、提炼和整理的,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最基础、最普遍的人类社会经验,广泛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长远价值。学校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普遍性和广泛性,使得这种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加全面和持久;另外学校教育集中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活动、训练、练习等方式使人在知识、思想、道德、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得到及时强化,进而使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加强,因此,对人的影响又是深刻的。

  (三)学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导

  学校是进行教育活动的专门场所,它集中时间、物力和人员资源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

  与社会环境相比,它有相对稳定的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导工作。教师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并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身体、思想道德、安全等方面全面负责。由于他们受过专门培训,明确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知道应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资质,用恰当的方法将人的潜能挖掘和引导出来,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因此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教师通过在教学工作中的观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在年轻一代的成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青少年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性格、品德、身体、思维发展程度等方面的状况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在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等方面,主要依靠教育给予指导,而不能像成人那样以实践、自学为主,因而,教育对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然而,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作为社会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应注意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使社会、家庭等环境因素与学校的教育力量保持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充分运用儿童发展的遗传优势,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最大功效。

  我们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教育并不是万能的,那种忽视人的先天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及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教师资格每年考试次数统计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报名流程|考试须知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报考指南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辅导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距离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时间还有一个多月,作为今年的教师资格考生,你准备的怎么样了?本文为“辽宁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为备考的你量身准备,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小编预祝你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专题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辅导汇总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因素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

  (一)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人是在实践中按照自我需要自觉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自身发展和提高。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渴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根据这一原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这种身心的活动表现为学生的主观愿望、动机、需要、意志和实践等,它们构成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例如,当学生有了学习愿望,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机,他就会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给他的一切有利条件,或克服条件的不足,抓紧时问,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从而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厌恶学习,懒于思考,缺乏学习的动力,任凭老师多么悉心地讲解与指导,也是不容易起作用的。因此,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和劳动中所付出的精力。所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对周围事物和客观环境的影响能够自觉地利用、选择、调整,还表现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去设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条件。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高度体现。

  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源于客观环境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当这些要求为人所接受,就会引起人们的需求。这些需求分为生物方面的需求,如对营养、卫生、繁殖后代的需求等,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如对社交、劳动、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活动等体现人类社会动机的高级需求,它对人的学习和思想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人的心理对客观世界总是在不停地进行新的认识和反映,这就与人的原有心理发展水平构成了矛盾,这种内在矛盾的运动,就是推动人们心理向前发展的内因或动力,如学习中知与不知的矛盾引起的内心需求等。为了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善于提出富于启发性,能引起他们积极思考的问题,以引起他们的学习需求,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生命活动是其他活动的前提,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心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世界的认识而形成的思维意识、情感等心理过程,具有心理性特征,支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活动,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实践活动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实践活动内容和范围的不断丰富和扩大,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人的发展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离开人的活动,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对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的分析说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地作用于人而产生的合力,或者说,人的发展,就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等各种因素在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发挥的不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强调某一种因素的作用,过分夸大它,也不能忽视某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只强调客观而不分析主观等,而应处理好各种因素间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地利用每一种因素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种因素发挥优势的条件,避免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以使各种因素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全面协调地发挥最大效应。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教师资格每年考试次数统计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报名流程|考试须知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汇总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报考指南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辅导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