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 > 心理咨询案例:儿童偷窃背后的心理

心理咨询案例:儿童偷窃背后的心理

更新时间:2015-06-05 14:29:21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心理咨询案例:儿童偷窃背后的心理,由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频道为你整理发布!

  今天,一位来自永嘉的家长,带着他10岁的儿子,在温州电视台《闲事婆》栏目组记者的培同下,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家长哭腔地告诉我说:“医生,我儿子在去年一年里,共从家中偷走一万元左右的钱,去买东西吃,有时买玩具玩。开始我不知道,我问他钱是从哪里来,他总说是学校奖励的。后来我知道了,打了他好几次,他总是口头认错,向我保证不再偷,可又控制不住。我们家长真的是无计可施了,通过温州电视台才找到你,你一定要帮助我们的孩子。”

  我心中一惊,又是一个偷钱的孩子。因为在心理咨询中,我总是能碰见这样的孩子:他们不是偷窃家中的钱,就是偷拿同学的东西,可又不是家里人没给钱。在原因的分析中,总是会找到其中的心理社会原因。

  我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要偷钱?我是医生,不会批评你,只是想了解情况后,想帮助你改变这种不好的习惯。”这位学生对我说:“医生,我也不想偷,就是不能控制。”我问:“为什么呢?”他说:“因为偷了东西,就可以买东西,同学就会看得起我,我在家长面前也有自豪感。”

  这学生说的是真话,许多偷窃行为的学生,偷钱买东西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在某一方面也是好的。心理学上,有“马太效应”之说,就是说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如人的时候,他在其他方面就想证明自己有高人之处,所以他们可能会染发、穿怪服、恶作剧等,表明自己的“优点”。这位学生也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

  我问家长:“他成绩怎样?平时你们表扬他多吗?”家长说:“他成绩一直不好,他有一姐姐,成绩很好,常拿奖品,我们总是表扬姐姐,希望他向姐姐一样有出息。他不但没出息,还做出这样的事,真让我们难过。”

  这就是这位学生偷窃的心理因素。他平时得不到表扬,为了证明自己也能拿奖品,就偷钱买东西,使自己能在家中有地位,在同学心目中有威望。如果家长平时能够发现他的另外一些优点,比较全面公正地看待他,这种现象就可能消除。如果只用打、批评等方式,他还会继续出问题。

  于是我问这位学生:“你需要家长做什么,你就不再偷呢?”他说:“我只想多听到父母说些好听的话,不要只批评我,骂我没有用。”

  家长听了,后悔不已,认为自己只看孩子的成绩,而没有公开看待孩子的其他方面,他儿子体育成绩就不错,可他总认为这些没有用。

  任何一个行为的背后,可能就有一个心理社会的原因,孩子偷窃也是如此。

  编辑推荐:

  心眼看社会|亲子教育|职场心理|爱情婚姻|心理咨询案例|趣味心理测评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心理咨询师资格查询

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