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薪税师 > 薪税师行业动态 > 薪税师:职场女性的权益,该如何保护?这17个法律知识你要知道!

薪税师:职场女性的权益,该如何保护?这17个法律知识你要知道!

更新时间:2021-07-08 08:35:15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42收藏4

薪税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环球网校小编提示“薪税师:职场女性的权益,该如何保护?这17个法律知识你要知道!”以下介绍了17个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你需要知道,具体详情如下:

近日,一则热搜新闻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贵州贵阳,34岁的赵女士原本在一家服装店内工作了5年多,如今却因怀孕被老板辞退。

其实在两年前,她就有过一次怀孕经历,原本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但当时老板劝告她:“你家里原本条件就不行,没资格要孩子。”最终那个孩子被打掉。

这一次赵女士已经34岁,如果再放弃掉可能就没有生孩子的机会了,因此无论如何赵女士不愿意放弃,可孩子生下来将会有一笔大花销,自己早早就没了工作,养孩子养家的负担就只落到丈夫一个人身上,长此以往生活质量必然会直线下降。如今赵女士觉得自己等不了了,想要留下这个孩子,可最后却还是丢了工作。

看到这则新闻,不禁为这位女士感到气愤,为公司效力5年半,因为怀孕换来被辞退这样的结果,让人心里感到失落。

首先作为一名女性依靠自己自食其力,并且在这家店工作这么久,就因为怀孕被嫌弃,这5年的工作情分,一文不值;

其次,对于职场母亲来说,压力更大。平衡家庭和事业已实属不易,现在面临要孩子还是要工作,二选一。

第三,通过这一件典型事例,更加印证了职场对于女性的不公。虽然我们都知道我国法律规定,在怀孕、哺乳期间,企业不能解雇女性员工,这违反了我国的劳动法,但现实确难以真正做到。一旦撕破打官司,就是失去这份工作。

保障职场女性权益,特别是作为一名职场母亲的权益,在面临着大环境各招聘岗位表示35岁以下不再招工的情况下,让女性更加不敢生育,背后要承担的成本以及风险很大。

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等情形屡见不鲜,她们在职场中常常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

今天就帮大家汇总17个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为女职工撑起法治“保护伞”,愿每一个“她”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1、什么是女职工权益?包含哪些方面?

女职工权益,是指法律法规赋予女职工各项权利和利益的总称,包括一般权益和特殊权益。女职工一般权益包括女职工的政治权益、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益等。女职工特殊权益是指女职工享受国家针对女职工生理机能、身体结构的特点以及女职工不仅承担着社会物质生产任务,而且承担繁衍后代抚育子女任务的特殊需要而制定的特殊权益保护措施。

2. 什么是女职工劳动权益?包含哪些方面?

女职工劳动权益是女职工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利益,是女职工最基本的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等。

3. 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有哪些?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

4. 招录条件中设置“该岗位只限男性”或“男士优先”是否合法?

此种情形属于就业歧视,侵犯了女性的平等就业权,构成违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包括:妇女同男子一样有参加工作的权利;妇女同男子一样享有相同就业机会的权利;妇女同男子一样享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5. 试用期怀孕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解除劳动合同,即不得进行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但若女职工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即使劳动者在试用期怀孕,用人单位同样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6. 用人单位能否以劳动合同期满为由与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终止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与用人单位合同期满,双方劳动合同应延长至女职工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若用人单位在此期间违法终止劳动关系,应向女职工支付赔偿金。

7.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应否支付该期间的工资待遇?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女职工如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应当撤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判令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在此期间造成女职工工资待遇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如女职工不要求继续履行,或者劳动合同已实际上无法履行,则用人单位除支付赔偿金之外,还应当支付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的工资待遇。

8. 产前检查能否算作劳动时间?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因此,用人单位应当配合怀孕女职工做好产前检查,允许怀孕女职工在上班期间去医院做产前检查,同时不得因此克扣其工资。

9. 产假天数如何计算?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办法》,女职工可享受基本产假98天+奖励产假80天,共计178天。其中产前可休息15天。如果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生育的,不享受奖励假80天。难产的,增加产假30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终止妊娠的,根据医疗机构的意见,享受15天至30天产假;怀孕4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终止妊娠的,享受42天产假;怀孕满7个月终止妊娠的,享受75天产假。

10. 孕期女职工不能适应原劳动,能否请求调整工作岗位?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为保障怀孕女职工的身心健康,我国法律法规对孕期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予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提供适宜女职工健康妊娠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实际情况和女职工的请求减轻劳动量或适当调整其工作岗位。

11. 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我国已建立生育保险制度,女职工产假期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发放生育津贴;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关于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12. 哺乳期上班时间和工资待遇如何认定?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为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视同其正常劳动并支付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用人单位占用女职工哺乳时间安排劳动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3.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可否享受孕期、产期、哺乳期待遇?

妇女生育休产假是法定的,为了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不管其生育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员工提出要求休假,用人单位都应批准,并且在此期间不能解除或终止合同。但非婚生育和违反计划生育超生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该类女职工在休假期间,不能和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劳动者一样,享受产假期间的相关待遇。

14. 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否调整其工作岗位?

如果是因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自身原因导致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无法继续履行,用人单位有权调整其工作岗位和薪酬,但前提条件是,用人单位有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充分证据。如果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原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无法继续履行,则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工作岗位,但不能降低工资待遇,更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15. 女职工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发现合同解除前已经怀孕,能否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该女职工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则属违法解除,劳动者可选择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16. 私营单位应否为员工缴纳生育保险?

私营单位应当为员工缴纳生育保险。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中,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公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五险”实施范围适用于所有城镇企业和职工,私营单位的员工也能够享受“五险”待遇,生育保险自然包含在内。

17. 未婚生育或非婚生育能否享受生育保险?

按照我国法律,享有生育保险的前提是婚姻合法,即应符合《民法典》等规定,所以未婚生育或非婚生育不享有生育保险。《劳动部工资局回复女职工非婚生育时是否享受劳保待遇问题》规定,女职工非婚生育,不能按照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生育待遇,其休养的时间不应发给工资,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可以由企业行政方面酌情予以补助。因此,不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生育无法享受生育保险制度。但是,未婚生育的女性却可以依照《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及《劳动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享受产假待遇。产假待遇是对怀孕女职工身体健康的保护,无论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女职工都应享有产假待遇。

总结

在当下,除了硬性政策保护之外,职场女性的权益维护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比如在国家层面是否能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给到企业,像职场女性怀孕期间的工资社保费用能否由政府买单,或者给予企业补贴,又或者给予企业一些税费减免优惠;而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是否能够在产后给予足够的关怀,对于生养孩子后让女性回归职场是否能达成一致意见,让新时代的女性不是只为了孩子而围绕,首先是让她成为她自己。最后,需要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爱职场女性的舆论氛围,大力弘扬职场平等,保护好女性权益的良好风气,从而带动当下职场女性更好的良性就业发展。

保护职场女性权益仍需要不断完善探索,期待我们能建设一个美好的职场生态环境,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

2021年第三季度薪税师报考截止时间:2021年8月25日17:00前,顺利报名的考生可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届时会及时提醒大家2021年第三季度各地区薪税师考试时间提醒,抓紧时间预定吧!

以上内容是薪税师:职场女性的权益,该如何保护?这17个法律知识你要知道!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上传薪税师二级考试报考指南、备考指导等,点击“免费下载”按钮后即可领取!

薪税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刘洋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薪税师资格查询

薪税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薪税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薪税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