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课程咨询 优惠套餐 课程试听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医考网 > 执业药师考试 > 执业药师其他 > 执业药师须知|安全用药知识

执业药师考试动态 短信预约提醒

地区

短信验证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预约成功后,考试动态信息会通过短信形式对您进行提醒,助您及时掌握最新考试动态

执业药师须知|安全用药知识

发布时间:2018-09-30 11:19:25 来源:环球网校医考网 点击量:

【摘要】作为一名执业药师,安全用药知识使大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药品的有效期怎样理解?使用非处方药有没有时间限度?这些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很重要的。环球网校医考网为大家带来一些安全用药知识。

安全用药知识

1.怎样理解药品的有效期?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药品标签中的有效期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月、日用两位数表示。其具体标注格式为“有效期至XXXX年XX月”或者“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日”;也可以用数字和其他符号表示为“有效期至XXXX.XX”或者“有效期至XXXX/XX/XX”等。

预防用生物制品有效期的标注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注册标准执行,治疗用生物制品有效期的标注自分装日期计算,其他药品有效期的标注自生产日期计算。

进口药品常以Expiry date(截止日期)表示失效日期.或以Use before(在……之前使用)表示有效期.表示有效期的形式有:

美国产品大多按月-日-年排列:9/10/2001或Sep.10th 2001,即2001年9月10日。

日本产品按年-月-日排列:2001-9-10,即2001年9月10日。

欧洲大多数国家按日-月-年排列:10/9/2001或10th Sep.2001,即2001年9月10日。

有效期与失效期的区别: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有效的终止日期,如有效期至2001.10的药品,其有效的终止日期是2001年10月31日,该药品从2001年11月1日起失效。药品的失效日期是指药品失效不能使用的日期,如失效期为2001.10的药品,该药品从2001年10月1日起失效。

2.注射“丙球”能有效预防孩子感冒吗?

冬春季节是儿童感冒的高发季节,但把预防孩子感冒的希望寄托在丙种球蛋白上是不可靠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制成的,主含免疫球蛋白G(IgG)。从理论上讲血液中IgG的浓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有关,但给年幼儿注射“丙球”后并不能有效地预防感冒。首先,健康儿童及大多数体弱儿血中IgG水平正常;其次,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且经常变异;第三,“丙球”制剂中95%以上为IgG,其半衰期为3周,所含抗体有限,一般不会含特异性抗体。

3.使用非处方药有时间限度吗?

日常生活中,患者常凭自己的经验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药疗。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非处方药有时间限度,一味地延长服药时间,极易延误病情。例如胃肠解痉药服用1日;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服用3日,止痛服用5日;感冒用药、镇咳药、抗酸与胃黏膜保护药服用1周;平喘药不推荐儿童使用,成人服用3日,无效需向医生咨询。

4.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既然病原不同,治疗的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许多抗菌药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5.孕妇不能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那些?

在妊娠期间要禁用或慎用以下抗菌药物,非用不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链霉素:可引起胎儿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

四环素:可致牙釉质形成不全,引起“四环素”牙,骨骼、心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肢体短小或缺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严重可出现脑核性黄疸甚至死亡。

土霉素、强力霉素:可使胎儿短肢畸形等。

氯霉素:可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症”)。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胎儿死亡。

卡那霉素:可致耳聋。

红霉素:致先天性白内障、四肢畸形等。

庆大霉素:可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和多囊肾。

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可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多粘菌素E、B及万古霉素:服用时间过长,可使孕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使婴儿在出生后的3年里易患神经肌肉阻滞、运动失调、眩晕、惊厥及口周感觉异常。万古霉素还可致婴儿暂时或永久性耳聋。

利福平:可致胎儿畸形。

抗真菌类药物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对孕妇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功能可有严重不良反应。灰黄霉素还可导致流产和畸胎。

氨苯蝶啶:对孕产妇有肝损害,可改变血象。

6.是不是孩子感冒发烧就应静脉点滴抗菌药物?

不是的,因为孩子感冒发烧最常见的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病毒性感染静脉点滴抗菌药物是无益处的,甚至可能冒着发生毒副反应的危险。

7.能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病吗?

不能。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病只能适得其反,这样做等于在筛选耐药菌株,因为敏感菌株在低浓度药物中可被杀死,而耐药菌株却大量增殖。因此预防性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洁身自好,不得性病。万一得了性病就要到正规医院去就诊,规范诊治,千万不要听信小广告的宣传。

8.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⑴肝脏损害,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害;⑵肾脏损害,通常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有报道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由药物引起;⑶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氨基糖苷类对听力的损害已引起重视,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万名左右,50%与药物有关,其中怀疑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者高达83%;⑷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系统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⑸消化道反应;⑹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⑺过敏反应,此反应最严重或最常见,为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致。

9.为什么有的人原来对某种药品不过敏,后来却又过敏了?

人体原来没有接触过某种药品,体内没有对这种药品的抗体,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接触过这种药品后,身体里有了抗体,再遇到这种药品,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另外,有些人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辅料、添加剂过敏。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不同的辅料、添加剂,产品的杂质情况不同, 也会出现“原来不过敏,后来过敏”的情况。

10.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不能这么认为。许多中药在不同的剂量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川芎在小剂量时能收缩子宫,大剂量时反而能使子宫麻痹、停止收缩。因此中药同化学药品一样,也规定有适宜的使用剂量。如使用剂量过大,也会引起有害反应。

11.滋补药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吗?

滋补药本身也是药,药品本身都有两重性,不但要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不能滥用,而且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例如人参,已有许多不良反应的报告,其中有些人是没有按规定的用法用量,有些是因为药品的质量有问题,如未按规定条件储存、炮制、加工等,也有些人是按正常用法用量服用后引起皮疹、咽喉刺激感、精神兴奋、失眠、易醒、神经衰弱、血压升高或血压下降等。

许多人服用滋补药品的同时,还服用其它的处方药、非处方药,滋补药与其它药也会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应该密切注意。

12.中药、西药一起吃,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中药、西药联用,有时能起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但是有时候合并用药不一定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这里面的情况非常复杂,应充分听取医生的意见。

13.服药时为何不能饮酒?

酒中含有乙醇。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疗效外,也能诱发药品不良反应。长期饮酒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功能,使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增加。特别是服药时饮酒,可使消化道扩张,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易引起不良反应。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时饮酒,则可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造成危害。另外,有些药物能加重乙醇对人体的损伤。例如,雷尼替丁可减少胃液分泌,加重乙醇对胃黏膜的损害;甲硝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重乙醇的中毒反应。因此,服药时不宜饮酒。

14.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一般说来,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疾病,有些老年人还服用一些保健药品,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不要选用不良反应多的药,适当降低用药剂量,避免长期用药,还要尽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15.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16.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怎么办?

过敏反应是某种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反应。这种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量关系不大。有些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维生素、去痛片、丙种球蛋白和某些中草药等,给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应用,都可以发生过敏反应。反应可以发生于用药的瞬间、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轻者表现为药物性皮疹、发热、哮喘、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则发生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马上选用非那根、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争分夺秒地就地抢救:

⑴病人平躺、保暖,有条件者吸氧。

⑵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毫升—1毫升,小儿略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分钟—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毫升),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毫克—10毫克。

⑶肌注非那根25毫克或其它抗组织胺药。

⑷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⑸据病情采用补充血容量、升压药物、呼吸兴奋剂、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17.哪些抗生素有伤眼的不良反应?

(1)青霉素:在眼部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幻视、一过性视力障碍。

(2)氯霉素:主要可引起视神经炎共济失调、幻视,连续1个月使用可引起中毒性弱视、视神经萎缩等。过敏病人滴眼可导致过敏性结膜炎。

(3)链霉素:除发生急性中毒性弱视外,还可引起突发性球后神经炎或渐进性视神经萎缩等。

(4)四环素:可引起暂时性近视、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

(5)磺胺类:本品在眼部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结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

(6)多粘菌素B:本品可用于绿脓杆菌等引起的创面,眼、耳、气管等部位感染。但也可造成眼部不良反应,主要是复视、眼球震颤等。

(7)吲哚美辛(消炎痛):服用时可造成眼部不适,主要有:中毒性弱视、角膜炎、角膜基质混浊、睑球粘连及玻璃体出血等。

(8)布洛芬:视力下降、色弱、中毒性弱视等。

(9.乙酰水杨酸:中毒性弱视、幻视、皮质盲、眼球震颤、散瞳过敏性结膜炎、低眼压等。

(10)保泰松:主要可导致中毒性弱视、视网膜出血等。

(11)呋喃妥因:幻视、眼肌麻痹、球后视神经炎。

(12)异烟肼:除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症外,还引起视神经炎及神经萎缩等。但这种损害停药后可以恢复。

(13)乙胺丁醇:有报道认为可引发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视野缩小、红绿色分辨减退。严重者可丧失视力。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时,眼损害发生率可高达30%,肾功能差者更容易发生上述损害。

(14)糖皮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超过2—4周,可引起眼压升高而导致青光眼,一般停药后数年才能恢复。糖皮质激素眼用还可引起眼色素层发炎及角膜变厚,使角膜伤口愈合减慢。

18.如何理解说明书中的“慎用”“忌用”“禁用”?

说明书中所指的“慎用”是指用药时要小心谨慎,即指在使用该药时要注意观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药。慎用并不等于不能使用。“忌用”就是避免使用的意思,即最好不用,如果使用可能会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禁用”就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属于禁止使用的药品。此类药品一旦误服就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中毒。在医疗上,有时为了治疗,在权衡利弊后,可能要使用“忌用”、“慎用”甚至“禁用”的药品。

19.“耐受性”、“耐药性”有什么区别?

“耐受性”是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之分。前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长期保留,多与患者体内某些药物代谢酶过度活跃有关。后者往往是连续多次用药后才发生的,增加剂量后可能达到原有的效应;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其耐受性可以逐渐消失,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对药物反应的水平。如硝酸甘油。

“耐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主要是由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原有代谢过程等机理,而产生的一种使药物效果降低的反应。要想达到原有杀菌效果,往往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有时加大药物剂量也不能再杀灭这些耐药病菌。

20.如何理解“麻醉药”与“麻醉药品”?

“麻醉药”是指能使整个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临床常用于手术的麻醉,使肌肉松弛、疼痛消失或减轻,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如利多卡因、丁卡因、氧化亚氮等,这些药品具有麻醉作用,但不会成瘾。

“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所有后易产生生理依赖性和精神成瘾性,能导致瘾癖的药物,如吗啡、杜冷丁等。麻醉药品需特殊管理。

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环球网校医考网。

【小编提示】以上内容为“执业药师须知|安全用药知识”。环球网校执业药师提供丰富的备考资料和考试报名相关信息,是您值得信赖的考试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