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备考资料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基因诊断的概念简述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基因诊断的概念简述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临床执业医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基因诊断的概念简述

  基因诊断是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查基因的结构或表达来诊断遗传性疾病的方法和过程。其临床意义在于探知DNA和RNA的结构变化与否、量的多少及表达情况等,确定被检者是否存在基因水平的异常,以此作为疾病诊断或进行基因治疗的依据。通常采用两种诊断策略,即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策略。

  (一)直接诊断策略

  直接揭示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遗传缺陷。因此,其前提是被检测基因的正常序列和结构必须已被阐明。常用技术视基因突变性质而定:对已知点突变的基因诊断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ASO)、DNA芯片技术等;未知点突变可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异源双链分析(HA)、DNA测序及蛋白质截短试验(PTT)等;片段性突变采用Southern印迹技术、PCR等;动态突变检测亦可采用Southern印迹技术、PCR。

  (二)间接诊断策略

  在先证者中确定具遗传缺陷的染色体,然后在家系其他成员中判断被检者是否也存在此类染色体。由于目前大部分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尚未被定位或克隆,故只能在家系中进行连锁分析。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较完整的家系、明确的先证者及家系关键成员(如父母)是杂合子。所谓间接诊断并非寻找DNA的缺陷,而是通过分析DNA的遗传标记的多态性来估计被检者患病的可能性。常用技术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串联重复可变数目(VN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

?09临床执业医师网上辅导招生简章
?2009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南专题
?2009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更多信息访问: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频道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论坛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博客

临床执业医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查询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临床执业医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