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 >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提出对策的原则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提出对策的原则

更新时间:2013-07-18 11:36: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提出对策的原则

  课程推荐2014年公务员课程7天免费学 :基础精讲  高效强化  高效押题  专项特训

  个性课程2014年公务员个性辅导:申论批改  技巧专讲  冲刺密卷  个性定制

  一、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给定资料中的问题提出对策,是对策提出的必备条件或要求。它包括两 层意义:一是指对策要针对给定资料中的主要问题;二是指对策要针对给定资料中所反映出的倾向 性内容。

  (一)针对给定资料中的问题提出对策针对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事件或现象提出对策,这是作答这部分试题所遵循的宗旨。主要 测查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给定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及取舍,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合理性建议, 甚至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对策提出的针对性指的是要针对给定资料中的问题。考生在阅读资料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这种 针对性是提出对策的根本依据,这样自然就会有针对性地去发现问题,发现与主要问题相关联的问 题;而不会脱离给定资料凭自己的主观意念或自己的“经验”来提出对策。只有在对给定资料进行全 面分析理解、综合概括、提炼出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针对的“问题”,可以是 资料中的主要问题,也可以是与主要问题相关的问题,这都要依据试题的要求来确定。但不管什么问 题都必须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否则,对策的提出就是无的放矢。

  【例1】“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设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 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2011年春季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例2】请针对材料3、4、5、6中有关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阐述,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 策。要求:分析条理清楚,对策合理,表述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试题)

  【例3】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实际,就解决“现在出书有些滥,一些书质量不高,甚至有些书 不起好作用”这一问题谈谈你的建议。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 300字。(2010年北京市下半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例4】从给定材料看出,在社会转型期对出现的问题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就容易出现“涟漪效 应”,即小的局部性的事件演化成大的群体性事件,简单问题引发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你是一名公务员,就“如何避免‘小事搞大’”的问题,谈谈你有哪些锦囊妙计。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 在400字左右。(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分析】上述各题都是要求考生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策、建议和 “锦囊妙计”。这些题在题型设计上都保持了对策的核心特征。只是在具体试题设问中显示了命题的 一些技巧。其中【例1】措施是针对“主要问题”而提,所以作答时首先要弄清楚“主要问题”是什么,这 样“措施”的提出才有针对性。【例2】与【例1】略有不同,【例2】对策提出的前提是分析问题的“主要 原因”,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对策。【例3】是针对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建议,但要求中又强调“措施建 议”,用词不一,表明语言内容表达要有尺度。【例4】设问比较巧妙,“锦囊妙计”的词义理解的程度, 决定了对策的优劣。“妙计”更侧重在“好的招数”,方法要更具体可行。

  这种类型的试题对考生综合分析与概括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从目前申论试卷看,这种针对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的试题正趋于淡化,国家申论试题在2002年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这种题型,浙江省申 论试题“对策题型”从2005年开始有所变化。到目前为止,从国家到地方的申论试卷中,“对策题型” 已比较鲜见,但是作为一种能力要素的测查,它仍然是申论考试中不能或缺的一项,只是在题型变化 上,还有待于命题者进一步设计、开发。

  (二)针对给定资料中的倾向性内容提出对策

  申论给定资料反映的大都是具有某种社会性、现实性及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在资料中一般都或多 或少地反映出对这类问题解决的基本倾向。但又因为是选拔性考试,从试题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在 某些方面还具有其特殊性甚至是典型性。因此考生所提出的对策就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显示的基本 倾向,同时还要针对问题特殊性或典型性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来提出对策。

  申论给定资料的内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或明或暗。明的方面表现在:整个事件的来龙 去脉都十分清楚,资料陈述的倾向性也十分明显;暗的方面表现在:事件是分散的,现象是复杂的,观 点是多重的,线索是贯穿的,资料陈述的倾向性是通过主题折射出来的。因此要特别注意给定资料中 的事件、问题、观点、看法等产生的环境和条件,这些都是问题产生的背景,也是提出对策很好的参考 依据。

  【例5】结合给定资料,联系目前经济危机现状,请提出浙江经济发展走出困境的思路。要求:

  1.视野开阔、思路清晰;2.表述简洁、条理清楚;3.字数不超过500字。(200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试题)

  【分析】该题是比较典型的针对“倾向性内容”提出对策。联系“经济危机”这一实际现状,提出 走出困境的“思路”。准确说“思路”的内涵与外延都远远大于“对策”,它应该是还没有形成具体对策 之前的一种大概的“想法”,但已经具备了通往提出“对策”的方向性和路径感。针对这种“倾向性”的 大内容,提出的就应该是具有宏观性和战略性的大“对策”,所以作答要求的第一点就明确提出“视野 开阔”,也就是说,思路的提出绝不能仅局限于浙江目前的经济状况,而是要把这个思路的形成放到整 个“经济危机现状”之中,注意题干前半部分交待的“联系目前”这个大的时代背景。这也鲜明地体现 了浙江省申论命题始终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时代背景,始终以省情省策现状及发展变化为命 题内容,从而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合情、合理、合法雇则

  合情,对策的制定要合乎国情,合乎民情;合理,对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合法,对 策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制定对策要遵循的 基本原则。

  申论资料,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资料,有国内题材的,也有国际题材的;地域范围比较宽 广,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问题均有所涉及。因此,应试者在提出对策的过程中,既要体现人之常 情,又要合乎道德规范,更要恪守法律准绳,而不能随意为之。

  申论试题,大都是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关乎民生大计的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应试者 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关心,对社会热点、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话题也应有所了解,否则很难 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论试题涉及哪方面的问题、事件、现象 及观点,这些问题本身都是明确的,基本上都是无争议,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或者是经过分析可以得出 正确结论的。对于一些难以定论或争论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涉及。这就要求考生在提出对策 时,首先要根据给定资料的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墨守成规;既要体现创新意 识,又要有针对性;其次,对给定资料提出的尚有争议或暂无定论的问题,考生必须在合情、合理、合法 这个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确定自己提出的对策的基本内容。

  三、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是指可以“做什么”,即理论如何指导实践,提出的对策能否实施。这个“理论”不是 纯粹的理论论证与阐述,而是客观的具体的对策。因此对策的可行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出对策,目 的就在于解决问题。如果提出的对策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即使再有针对性,再合情、合理和合法,对 策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应该说,对策的功能及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可行性,可行性为对策提供有 价值的证据。一般来说,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应从经济、政治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可行性考虑。

  •经济可行性。对策的提出要关注成本的投人,即注意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市场经济背景下,在 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控制、不可预测的因素、条件有很多。欠缺的必要条件越多,风险也就越大。能 否处理好成本、效益与风险的关系,将直接决定对策是否可行。这里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 会效益,实际上是一种对利害得失的把握。在实际工作中,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对策或 方案,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但每种对策或方案所达到的效果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有多个对策 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那么如何取舍就要从经济角度考虑,哪一种对策从人财物方面投入的成本最 少、最低,取得的效果最好,这种对策的可行性就最大。从经济方面来考虑对策的可行性程度更直接 有效。

  •政治可行性。即对策的提出要符合国家当下的大政方针,不能超越政府的权力范围,因此,考 生应时时关注社会发生的一些焦点、难点及话题问题,并且要有全面的了解,站在国家公务员职能职 责的角度来思考,并能综合各方面意见后,理出自己的思绪和对问题的看法,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具体 的解决对策。提出观点的前提条件:一要明确方向,符合社会主流观点,符合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符合社会主义的法制道德;二要提出与方向相对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环境方面。所谓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 境、人文环境等。任何一种对策的提出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环境因素又最为复杂,很多问题的产生 多是由环境因素所致。所以对策的可行性,体现在对给定资料中的背景、环境和条件的分析、理解和把握上。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是保证对策与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其实,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就在于如何突破环境所带来的这种局限。改变不适应的、有 局限性的环境和条件,就是解决了问题。因此,只有搞清资料中的环境因素与主客观条件之间的关 系,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行性。

  温馨提示:请大家及时关注环球网校公务员频道及论坛,小编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公务员考试最新信息。

  编辑推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提高答题速度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构思文章的策略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 如何审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万能八条释义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