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 >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备考资料 > 2018年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方剂知识:归脾汤

2018年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方剂知识:归脾汤

更新时间:2018-03-19 11:08:02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33收藏16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2018年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环球网校小编特整理出《2018年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方剂知识:归脾汤》,供大家参考之用。希望考生朋友在环球网校学习愉快,预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相关推荐:2018年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方剂知识汇总(汤类)

【方剂名】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各3g)木香五分(1-5g)甘草炙,三分(lg)人参一钱(3g)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解】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必致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脾虚统血无权,则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但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治宜健脾养心与益气补血兼施。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脾,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以安神,为君药。人参、白术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生血;当归补血养心,助龙眼肉养血安神,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为佐药。炙甘草补气调中,为佐使药。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冠心病等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使用注意】出血属阴虚血热者,应慎用。

【本方原载】宋朝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亦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方歌】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宜;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环球网校为你提供《2018年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方剂知识:归脾汤》一文,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更多精彩,随时关注环球网校药学考试频道。业内老师,精品课程,环球网校,等你报名。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资格查询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