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 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言语理解(10月23日)

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言语理解(10月23日)

更新时间:2020-10-23 17:07:49 来源:网络 浏览40收藏8

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考试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所以需要考生进行大量的复习去理解、掌握、巩固各类密切相关的知识,积极备考。以下内容为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言语理解(10月23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

1.无论导演还是监制,都是非常复杂的工种,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没有经历过片场的摸爬滚打,在现场的执行能力就会有问题。因此,在一些电影产业成熟的国家,新人从学校毕业之后,要先在制片厂当学徒,从写剧本开始,再经过副导演、执行导演等环节,在各方面技能掌握齐全之后,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导演,此后再“导而优则监”。

下列哪句话最能概括这段文字所包含的道理(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努力

D.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2.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3.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读者难有尽兴之感 B.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C.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 D.难以摘掉这三顶帽子

4.相关研究表明, :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

B.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

C.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

D.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

5.随着债务置换计划的实施,地方债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基本消弭,刚性兑付再一次得到确保。但地方债管理要真正走向规范化,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问题。信用评级是债券定价的基础。直接关乎发行方的融资成本,但由于信用评级标准不明确,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信用评级一样,地方政府信用和国家信用评级一样,甚至还出现地方债利率低于国债利率的情形,这在理论上显然是说不通的,也完全不能反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地方债务管理风险仍需引起重视

B.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亟待完善

C.债务利率的确定应当符合市场规律

D.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应考虑地域差异

下面为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言语理解参考答案:

1.【解析】A。由“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没有经历过片场的摸爬滚打”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因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文段包含的道理一致,A项当选。

2.【解析】C。作者首先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观点”,并表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接着进行转折,强调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是故意混淆不同认知方式,具有误导性。观察选项,C项为作者想说的内容。A项的“认知方式”过于宽泛,扩大了论述范围,且“偏离议题”为无中生有。B项为文段内容的概括,排除。文段并未谈及科学与宗教孰优孰劣,排除D项。

3.【解析】B。文段指出,诸多史学著作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存在“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等问题,尾句应当与之进行衔接,语义相近或有概括的功能。B项“有失公允”正是对原文中几个并列问题的概括,当选。文段强调的是史学著作对李鸿章的定位,与A项的“读者”无关,排除。C项中的“佳作”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D项,文段强调的是“精准的定位”而非“摘掉这三顶帽子”,排除。

4.【解析】D。观察文段,划横线的句子后为冒号,因此冒号后的内容是对横线处的解释说明,即气候变暖给我国农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因此D项当选。A项“农业”扩大了论述范围,应为“中国农业”,且“想象的那么悲观”也为无中生有,排除。B项主语错误,不是“气象灾害”而是“气候变化”。C项只是文段中的部分内容,排除。

5.【解析】B。文段首先通过转折指出地方债管理规范化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信用评级问题。后文进一步解释了信用评级的一系列意义,以及标准不明确的危害,通过反证强调了解决信用评级问题的迫切性,B项符合文意,当选。A项“管理风险”为无中生有,且“地方债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为转折前内容,排除。C、D两项均为解释说明的反证部分内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以上内容是2021年国考每日一练言语理解(10月23日)。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有意愿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公布,为了避免错过报名,考生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及时获取报名时间。还可以点击下方免费下载更多考试资料哦!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刘茹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国家公务员资格查询

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