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师 > 统计师备考资料 > 2008年统计工作实务国民经济复习资料(6)

2008年统计工作实务国民经济复习资料(6)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统计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3.  增加值的基本涵义

增加值:是生产单位运用资本、劳动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而新增加的价值,体现为对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后所追加的价值。

[例2-2]增加值计算示例

分别看一下不同产品的增加值计算:

煤矿的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500-0=500

炼焦厂的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1500-700=800

钢铁厂的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00-1500=1000

 

4.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1)        生产法: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是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的余额,体现了增加值的形成过程。其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中间消耗:又称中间投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其内容具体包括生产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等货物,以及运输、邮电、仓储、修理、金融、保险、广告等服务。

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在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这样得到的增加值叫做增加值或毛增加值;

净增加值:在计算增加值时不仅扣除中间消耗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所得结果就是净增加值。

2)        收入法:增加值按照最初形式的收入流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其所在生产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所有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的劳动收入。

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核算期内生产单位为补偿生产活动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它代表了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磨损的价值。

营业盈余:是生产单位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劳动报酬、生产净税额和固定资产消耗以后的余额,相当于生产单位在生产环节上所获得的营业利润,但要扣除利润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

统计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统计师资格查询

统计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统计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