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师 > 统计师备考资料 > 2008年统计工作实务国民经济复习资料(7)

2008年统计工作实务国民经济复习资料(7)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统计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就一国(或一地区)经济而言,可以从两个意义上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

首先,在价值构成上,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国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增加值总和。

其次,在实物构成上,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1.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产法:按照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思路,将各部门增加值加总,获得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过程。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

            =∑[各部门总产出-各部门中间消耗]

            =∑各部门总产出-∑各部门中间消耗

2)收入法:将增加值的各要素收入构成项目总和,求得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劳动者报酬+∑各部门生产税净额

+∑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部门营业盈余

 

3)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2.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中心的平衡表。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统一核算了一时期一国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使用,由此统一描述了该国的基本经济状况。


[例2-3]根据表2-3的资料,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2831.9-7119.5=5712.0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2944.0+400.5+601.0+1766.5=5712.0

(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3636.5+2186.5+785.5-894.5=5714.0

其中,与生产法和收入法相比,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高出2亿元,属统计误差。

 

4.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联的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就是这样的反映一国与国外收入初分配结果的总量指标,从国内生产总值到国民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其中,付给国外或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是指对国外支付或从国外获得的工资等劳动报酬和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

[2-4]根据以下数据从国内生产总值推算国民生产总值。

已知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7251.7亿元,同期国际收支中有关收益分配的数据如下:对外支付的劳动报酬11.2亿美元,投资收益(即财产收入)228.1亿美元;自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12.8亿美元,投资收益148.1亿美元。

由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公式可以看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在题目中,首先将对外支付与收益的美元进行换算:取1美元=8.27元人民币,可推算出: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11.2+228.1=239.3亿美元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12.8+148.1=160.9亿美元

对国外支付的要素收入净额=239.3-160.9=78.4亿美元=78.4×8.27=648.4亿元人民币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对国外支付的要素收入净额

            =117251.7-648.4=116603.3亿元

 

统计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统计师资格查询

统计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统计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