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教育心理学知识讲义: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7)

教育心理学知识讲义: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7)

更新时间:2010-10-15 18:25: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四、我国的学习理论

  中国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而西方学习理论创始人桑代克等人涉及这一观点,则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我国传统的学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从孔子开始,历代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在这方面发表过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其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所以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我们先来谈谈我国古代教育家的学习思想。

  (一)我国传统的关于学习心理的思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学习与教学理论上,积累了宝贵的理论遗产,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1.孔子的学习理论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宝贵的教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心理思想。

  (1)揭示学习的意义

  孔子自己是“学而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言教身教,从毕生经验中提炼出“学而时习之”这句名言,揭示了学习活动的意义。

  孔子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他学无常师,虚心向别人学习,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事实上,自文武周公统治之道,至《易》、《书》、《诗》、《礼》、《乐》、《春秋》,他都留心学习,以至能一身兼通六艺。他教导弟子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诫他们若“少而不学”,就会“长无能也”。他还说,“人不好学”就不会成为“君子”。可见,他把学习看作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2)探索学习过程的规律

  孔子提出了“学”、“思”、“习”、“行”的学习思想,提出学与闻、思、习、行四方面必须互相结合,统一进行。初步摸索到人类知识习得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的发展过程。

  “博学”:孔子强调“博学”,即广泛地去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和书本知识。孔子主张多闻多见,所谓“博学于文”便是此意。把它作为学习目的,把“多闻”、“多见”作为“博学”的主要途径,认为“多闻阙疑”、“多见阙殆”,阐述了闻和见是获得知识的最初源泉,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慎思”:指在学习中要认真、严谨地进行思考。孔子把“思”和“学”相提并论,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述而》)。他还主张“一以贯之”,即通过“思”,把见闻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一方面把“学”作为“思”的基础,要求通过“多闻”、“多见”,努力获得感性知识,另一方面,把“思”作为对“学”的提高,要求通过多问几个“如之何”,开动脑筋思考,获得理解。

  “时习”:指在学习中要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孔子很重视“习”,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这些话的意思,是到适当的时候,就要进行复习、练习。

  笃行:即把所学到的道理,切实地体之于身,付诸实践。孔子特别重视行,他所谓的行,虽然着重于道德修养,但也不排斥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道理。孔子要求他的弟子要学以致用,反对学习脱离实际行动,认为学而不行,学得再多也无用。他说:“诵诗三百,援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为?”(《论语?子路》)又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3)提出学习的心理条件

  “志”和“信”的学习信念、动机:孔子常常用“志与学”和“志于道”来要求自己,勉励弟子,主张“笃信好学”、“谋道不谋食”。反对学生丧志混日,他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也哉!”(论语?学而》)

  “好”与“乐”的学习兴趣、爱好:孔子十分重视“好学”精神,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是说,有知识不如爱好学习,凭兴趣学习不如乐于学习,对学习有深厚的情感。

  “学贵有恒”的学习意志:孔子认为“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没有恒心的人,连巫医也做不成),人必须做个“有恒者”,在治学路上,勇往直前,不可半途而废。他说:“臂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臂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学习必须老老实实,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他用四“毋”来要求自己和学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意思是不凭主观意见,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规定“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并且择善而从,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4)总结学习方法

  以学为主,学、思、习、行相结合;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多闻、多问、多见、多识;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从博返约,一以贯之;

  告往知来,叩其两端,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正反两面求得正确答案;

  先做好学习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天检查学习结果:“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5)差异心理的思想

  孔子把人分为“上知”、“中人”和“下愚”三种类型(《论语?雍也》),认为有的人能“闻一知十”,有的人则只能“闻一知二”,其灵活性有所不同。

  孔子把性格分为“狂者”、“中行”和“狷者”三种类型(《论语?子路》)。认为有的人戆直,有的人迟钝,有的人偏激,有的人莽撞,有的人果断,有的人通达,有的人多才多艺(见《先进》《公冶长》)。

  孔子也了解到人的能力存在差异。有的人可“为宰”,有的人可“应对宾客”(《公冶长》)有的人可做一部门或一地方的长官。

环球网校联手多位老师隆重推出教师资格辅导

【试题】中学历年真题 中学模拟试题 小学历年真题 小学模拟试题
【经验】考前复习策略 考试答题技巧 说课经典经验 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