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导游证 > 导游证备考资料 > 2017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备考讲义2

2017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备考讲义2

更新时间:2017-01-03 16:58:58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66收藏19

导游证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摘要】2017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备考讲义2如下,想了解更多导游证考试资讯请锁定环球网校导游证考试频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体验!  (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汇总

  【摘要】 2017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备考讲义2如下,想了解更多导游证考试资讯请锁定环球网校导游证考试频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体验!

  (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汇总),环球网校导游资格证考试频道编辑整理。)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1.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黄帝、等等。“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中夏代以前的远古帝王。

  2.“天子”之称始于西周。

  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称自己为“皇帝”。

  4. “皇帝”可以简称为“皇”或“帝”,如“唐明皇”、“汉武帝”等。一般说来,臣下不直呼“皇帝”,而采用皇帝的别称“皇上”、“陛下”、“万岁”、“万岁爷”等。

  5.“殿下”指皇后、太子。

  6.皇上一般称自己为“朕”。

  7.中国古代皇上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等许多称号。

  8.谥号是指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评定褒贬的称号。谥号始于西周。属于褒扬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等;属于贬斥的有炀、厉、灵、幽等;属于哀矜的有哀、怀、愍、悼等。谥号不独立使用。战国以前周王谥号均为一个字,后世皇帝的谥号多为一个字。皇帝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9.庙号始于商代,明清时期前几个皇帝均为“祖”,如明太祖、明成祖、清太祖、清世祖、清圣祖等。自汉代“帝”字与谥号结合后,也称为庙号,如“汉文帝”、“魏文帝”、“晋武帝”等。

  10.尊号是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始于唐武后、中宗之世。 皇帝的尊号又叫徽号。皇后、皇太后也有尊号,后来一般称作徽号。“慈禧”就是徽号。

  11.全称是庙号、尊号和谥号的合成。如乾隆皇帝的全称是“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其中“高宗”为庙号,“纯”为谥号,其余均为尊号。

  12.年号是帝王即位后或继位后为纪年而设立的称号。年号始于汉。人们常以年号称呼在位的皇帝。

  13.皇族成员的称谓:

  太上皇: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尊称。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皇后:皇帝的正妻。

  嫔妃:皇帝诸妾的通称。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又称“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立的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公主:皇帝的姊妹成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妈称为大长公主。清代自皇太极时起皇帝的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子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其他皇族之女均称“格格”。

  驸马:皇帝的女婿。清代称“额驸”。

  14.中国古代官吏的发展,从夏代到清末大致分为五个时期:

  (1)巫史制时期,包括夏、商两代。

  (2)公卿制时期,包括西周和春秋两个时期。

  (3)丞相制时期,包括战国、秦和西汉前期。

  (4)尚书制时期,从汉武帝到明初。

  (5)内阁制时期,包括明清两代。此时的特点是以皇帝的文学侍从和亲信组成新的 秘书班子,政府各部门直属皇帝。

  15.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管制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为主体的中央管制,对后世影响最大。

  16.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管制发展史上又一重要的阶段。魏晋以来形成的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的中央管制,三省职责是:中书省拟旨(人大常委会)、门下省审议(人民代表大会)、尚书省(国务院)执行。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7.宋元明清各代基本上均沿袭了隋唐中央管制的格局,只是明清时不再设三省及宰相之职,六部直接归皇上管辖。

  18.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和大夫是周王朝的地方长官;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分为郡、县两级,郡的长官称为守或太守,县的长官成为令。郡、县之制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一般分为州、郡、县三级。

  20.宋代的地方行政分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导游证考试频道,查询了解相关信息。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手动Ctrl+D收藏,方便查阅。小编及时更新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 2017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备考讲义2》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导游证考试介绍

导游证考试内容

导游证考试报名流程

  【摘要】 2017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备考讲义2如下,想了解更多导游证考试资讯请锁定环球网校导游证考试频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体验!

  (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汇总),环球网校导游资格证考试频道编辑整理。)

  21.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大致分为省、府、县三级。省级的长官为布政使;府的长官为知府;县的长官为知县。

  22.夏商周时期的各级官吏都由王、诸侯按照与自己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分封,因此,当时的主要官职一般都是世袭的。

  23.战国时期除国君仍实行世袭外,其他官职都不得世袭,而由君主随时任命。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自荐、游说。

  24.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办法是“九品中正制”,即按才能评定人物,以才定品,以品定职,但仍以“家世”为重,以门第定品,人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5.所谓科举制度就是由国家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用公开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又称“开科取上”。

  26.清明时期的科举制度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命题考试。

  27.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

  28.光绪31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29.战国时代由于封建制度的确立,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出现了文化上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学术思想更为活跃,历史上把这种景象称为“百家争鸣”。

  30.“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首先,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变革时期。其次,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这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准备了阶级基础。最后,私学的兴起以及士的解放是“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原因。

  32.“百家”数目和派别:《寒暑。艺文志》上的刘YIN《七略》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

  33.儒家是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始创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

  34.儒的名称出现于商代,是对一种宗教职业人员的称谓。到了春秋时期,儒已经演变成以传统礼仪之世谋生的自由职业者。孔子是儒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他不但有自己的政治思想,而且还有渊博的学问。他按照“有教无类”的主张开办私学,把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吸收到自己的门下,逐渐形成了儒家学派。

  35.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以“天命论”、“中庸”之道和“仁”、“礼”为核心。孟子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将其发展成“王道”和“仁政”学说,并提出“性善论”。荀子对儒家思想做了某些改造,主张“性恶论”,提出了“礼”、“法”兼用的礼治思想,这与孔子视法治为“苛政”的观点有了很大的不同。

  36.汉武帝时期,公羊派经学大师董仲舒将阴阳五经学说和黄老刑名思想融入了儒家,形成了儒学的一个新体系。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使儒家在汉代获得了独尊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37.继先秦儒学、两汉经学之后,儒学在宋明时期演变发展为宋明“理学”。这是一种与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主要讨论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理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朱熹是代表人物。

  38.儒家的经典主要有四书五经等。

  39.在海外,“儒学”几乎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40.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始创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著有《老子》一书,是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著有《庄子》一书,亦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后人常常将老、庄并提,称为“老庄学派”。

  41.老子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老子反对儒家的“仁义”和发家的“法治”思想,主张“清净”、“无为”,其政治思想是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老子思想的精髓之处在于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42.庄子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为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43.发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法治的一个学派。该学派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主张强化君主****,以严刑峻法治民。其代表人物是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为发家重要的经典著作。

  44.韩非是发家的集大成者,他将先秦时期李悝、吴起、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结合起来,建立了法治思想体系。“法、术、势”三者之中“法”是基础,必须做到“以法为本”,主张“以法为教”,“法不阿贵”。

  45.法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要求,为封建中央集权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46.墨家是“诸子百家”中代表农、工等小生产者利益的学派,创始人为墨子(名翟)。

  47.墨子的子弟及信仰者遍布“天下”,他们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要求,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己任,主张用自己设计的政治蓝图来该变现实,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相抗衡,并称为“儒墨显学”。

  48.兵家是“诸子百家”中从事军事活动、研究军事理论的人物的总称,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孙武、孙膑、尉缭子、吴起等。其中,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49.《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兵书,也是世界最早的兵书。

  50.阴阳家是“诸子百家”中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派别,代表人物邹衍。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导游证考试频道,查询了解相关信息。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手动Ctrl+D收藏,方便查阅。小编及时更新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 2017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备考讲义2》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导游证考试介绍

导游证考试内容

导游证考试报名流程

导游证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导游证资格查询

导游证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导游证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